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苏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            D.生育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产业革命时期形成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低—高—低”模式                        B.“高—高—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下降            B.人口基数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大  D.流动人口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 消费水平     C. 资源总量         D.开放程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A.农村到农村                B.农村到城市        C.城市到农村            D.城市到城市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对人口迁移起主要的经常性作用的是:

A.自然生态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美国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迁移,其主要因素是:

A. 南方气候较好         B. 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资源丰富  D.南方生活方便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读图,回答8~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②国人口自然增长类型属于:   

A.现代型            B.过渡型     C.传统型           D.原始型

3.影响④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环境容量

C.文化教育      D.经济水平

4.对图中①国来说,目前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A.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发展经济                B.发展信息等高科技产业

C.改善食物构成,提高人们营养水平            D.大量进口高档药品,降低死亡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甲图是某个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判断13~1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2.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3.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右图是某地区上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北风             D.西北风

2.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状况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交通运输状况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20~2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④

2.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数目多少          B.城市规模大小

C.城市人口多少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根据中心地理论:

A.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       

B.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其服务范围成反比

C.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D.低级中心地数目多,相距远,服务范围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文教用地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哪个城市不是在开采矿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鞍山              B.扬州              C.包头              D.攀枝花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因素中决定地租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城市环境          B.交通状况          C.距市中心远近      D.不同功能活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水分条件的是: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河西走廊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海南省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沛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政策              D.交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共同特点是:

A.科技水平低        B.需要劳力多        C.单产高、商品率高  D.机械化水平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A.人口稠密          B.距海港近          C.高度发达的工业    D.交通便利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右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商品谷物农业      B.阿根廷的牧羊业

C.混合农业          D.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

A.种植业农业    B.养殖业C.自给农业      D.混合农业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读“地租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根据有关知识回答34~35题。

距市中心距离(km)

各种土地利用的租金(元/m2

商店

住宅

工业

0

150

72

30

1

100

60

27

2

50

48

24

3

0

36

21

4

0

24

18

5

0

12

15

6

0

0

12

7

0

0

9

8

0

0

6

9

0

0

3

1.住宅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A.0~2km左右         B.0~4km左右     C.3~5km左右     D.>5km

2.有关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地租考虑,住宅区只能位于距市中心5km以外

B.住宅区的分化只表现在建筑质量上      

C.城市规模越小,住宅区分异越明显      

D.在母城周围建卫星城镇,是住宅区分异的一种表现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我国下列地区中,未能形成大城市的是:

A.长江河口地区        B.珠江河口地区    C.黄河河口地区    D.海河地区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右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37~3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3.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内蒙古、新疆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        B.土地广        C.气温高        D.降水多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2.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适宜人口数量。

3.随着特大城市规模的扩展,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模糊,分界线开始明显。

4.中心商务区具有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零售商业十分发达的特征。

5.在同一地域内,影响农业的区位是不变的。

6.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属于商品农业。

7.各地区的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8.我国的水田与旱地以秦岭——淮河为界。

9.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被称为人口迁移。

10.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读图分析题:(30分)

读图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回答下列问题:(8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时间上看,人口增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m这种变化说明人口增长主要受_____________的制约。

(2)从地域上看,“二战”后人口增长特点和带来的问题是:

发达国家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来的问题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来的问题是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根据材料,结合上海市地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上海市无论从市区人口数,还是从城市国民生产总值来说,一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它的发展有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海陆位置、铁路枢纽、长江出海口等)、广阔的经济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发达的农业、适宜的气候等。上海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自1952~1990年增长了23.5倍,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上海市的人口规模也在扩大,1992年的人口比1949年人口增加了350多万,比1980年增加了182万。由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了上海市的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区依托黄浦江西岸,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此外还兴建了大批的卫星城市。就是这样,上海市还面临着急需解决的城市问题,因此,它建立浦东新区、改造老区来解决严重的城市问题。

(1)上海市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什么?(详细说明)

(2)导致上海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因素。

(3)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试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读图,回答问题:(6分)

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1                              图2

(1)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布局②的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发展到图2时,由于_____________的原因致使农业经营规模还将扩大,这说明

农业生产受_________影响较大。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⑴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甲图

乙图

农业地域类型

 

 

区位条件评价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答出三条):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2)c、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