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苏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图1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后完成1~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表1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人口的相关数据。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据此回答4~6题。

1.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规律性      D.警戒性

3.下列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平均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图2是我国某城市人口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原有人口基数小   D.大量人口迁入

2.在城市化过程中,该市近期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经济缺乏活力   B.就业压力增大   C.劳动力不足    D.环境质量陡然下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图3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9~1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卫星城镇的出现

2.部分城区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对该城市的直接影响是

A. 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                 B. 强化了市中心商务区功能

C. 使城市中心商务区乡村化                 D. 减弱了该城市的服务功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此完成11~12题。

1.图4所示城市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城区,箭头分别表示河流流向与盛行风向,圆圈表示拟建化工厂),下面布局较合理的方案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对城市交通警察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汽车尾气      D.酸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图5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后回答13~1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东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东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图6为“某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读图完成15~1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以图示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  B.产品商品率高  C.单位面积产量高   D.机械化水平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图7为“我国某自然村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读后回答17~1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2.该自然村可能位于哪个城市附近

A.杭州     B.海口     C.昆明 D.西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图8为 “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读后完成19~2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2009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截止到11月份我国当年累计产销汽车超过1200万辆。图9为“2002~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走势图”,读后回答21~2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变化特点是

A.汽车产量增长速度持续上升

B.汽车产量持续增加

C.2002年以来,每年增加的汽车产量数持续增加

D.汽车产量的同比增长率仍低于我国人口增长率

2.我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跃升为汽车生产强国,正确的途径是

①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品牌意识   

②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应注重提升规模效益   

③我国汽车产业要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④我国的汽车产业应主动兼并发达国家汽车品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图10为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读图10回答第23~2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c、a、b          B.a、b、c       C.c、b、a       D.b、a、c

2.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经历了“桑基、蔗基、鱼塘→果基、花基、鱼塘”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5~26题。

1.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

A.乳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引起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技术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国家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读后回答27~2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人均GDP增速也比徐州快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2.关于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合理之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图11为某市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29~3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考虑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

2.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最小化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纸上每题相应的位置,将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当今世界各国都已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

2.一般情况下,城市的等级越高规模越大。

3.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4.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5.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人口移动的主要拉力因素。

6.世界各地运送到海地的抗震救灾物资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7.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吸引了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

8.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由当地的政策决定的。

9.工业区都是由政府有意规划建设而形成的。

10.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读图12和表3,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图12所示有关内容,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表3: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2)根据表1内容,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图13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4是“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

(2)甲是传统工业城市,其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5分)

(3)近20年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3分)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图15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            。(2分)

(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有哪些?(3分)

(3)F、G所示的两区域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       地。(2分)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原因有什么?(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