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
2. 难度:简单 | ||||||||||||||||
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劳动力严重不足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
3. 难度:简单 |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个地区中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①所示国家可能是( ) A.印度 B.古巴 C.韩国 D.德国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 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
|
5. 难度:中等 | |
2013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12.5%。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 ) 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C.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D.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2.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 A.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
6. 难度:中等 | |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C.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
7. 难度:简单 | |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构成 C.人口容量 D.人口素质
|
8. 难度:简单 | ||||||||||||||||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2.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 D.地区开放程度
|
9. 难度:简单 | |
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 A.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 B.工业化限制城市化 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D.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
10. 难度:简单 | |
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 A.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B.城市化水平更高 C.城市化速度更快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环境恶化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B.③④ C.③④ D.②④
|
11. 难度:简单 | |
图中M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工业区 B.农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教育文化区
|
12. 难度:简单 | |
一些城市选择近郊到远郊建造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地租支付能力 C.土地价格 D.土地利用效益
|
13. 难度:中等 | |
读下面“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1.常州市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 A.分布在市区的边缘,形成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B.都分布在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 C.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及其附近 D.散布于居民区和商业区之中 2.形成常州市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 ①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②城市中心区土地日益紧张,工业污染日渐突出 ③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④城市功能分区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常州市工业的分布除具有上述分布特点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尽量把工业布局在铁路线、公路线和运输线河道附近,其原因是( ) A.便于工人上下班 B.便于购货人员就近定货 C.工业企业货物运量大,缩短运输线路可降低成本 D.就近交通线路装运可节省工人的体力消耗
|
14. 难度:简单 | |
2008年9月10日,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黄冈 B.红安 C.武汉 D.大冶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种类多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3.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
15. 难度:简单 | |
广州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 )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行为不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 C.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D.长江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
17. 难度:中等 | |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阶段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 A.城市化加速发展 B.逆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城乡差别加大 2.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B.地表水下渗增多 C.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D.城市环境质量提高
|
18. 难度:简单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自然景观属于( ) 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
19. 难度:简单 | |
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海洋远近不同 C.地势高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
|
20. 难度:简单 | |
关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高纬度表现较为明显 B.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 C.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D.这种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
|
21. 难度:中等 | |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
22.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国家,B表示__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2)A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B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 (3)从平均年龄来看,A类国家平均年龄较______,B国较_______。 (4)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50~201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b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
|
24.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B._____,C.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气候类型: A_____,B._____,C.______。 (3)A.B.C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下图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