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六校联谊期中联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人民日报载文:“人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因此,人的发展、人的素质提高,需要社会发展为之提供必需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看,上述材料表明(  )

A. 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B. 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C. 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D. 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巴彦淖尔市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关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信息、阅读新闻、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这表明

A. 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B. 互联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C. 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完成一切愿望

D. 离开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一片混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某市一名17岁的高二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几个月来连续逃学,后猝死在网吧。这一事件启示我们(  )

①要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②我们要做到理性上网

③要珍惜学习机会,拒绝网络          ④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道德修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

A. 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 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

C. 道德比法律更具有约束力    D. 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6年1月,我国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全面实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说明(  )

A. 要坚定地维护新规则    B. 规则因社会的需要而改进

C. 要为制定新规则献策    D. 规则因社会的发展而废除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文明交通,机动车驾驶员礼让斑马线,遇行人横过,当避让。”2017年6月,公安部重拳出击,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斑马线不礼让交通违法行为,零容忍、全覆盖、严执法。治理斑马线不礼让的目的是

①保护行人的生命健康

②维护城市良好的交通出行秩序

③保障行人和司机的一切人身权利

④传承礼让美德,营造文明交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四川成都网约车司机接送的一位高考考生,在时间已经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下车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忙冲进考场,而是对着司机师傅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位考生在感动了司机的同时,也感动了众网友。这是因为他

①尊重他人②文明有礼③懂得感恩④诚信待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班主任老师在一次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如果要对这些同学进行教育,可以选用下面的哪些知识(  )

①培养诚信的品德要从小事做起    ②诚信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说实话、做实事

③人们都愿意和诚信的人打交道    ④诚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 主刑与刑罚

B. 刑法与民法

C. 拘役与死刑

D. 主刑与罚金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薄熙来、周永康等一系列“老虎”受到法律严惩,“老赖”被拘留,财产被查封……这些表明了(  )

①凡是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则

④法律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对守法公民则不起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放学后,在离学校门口不远处,小明看见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把本班同学小刚围住,准备动手打他。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最佳做法是

A. 迅速召集本班男生,与这几个青年搏斗,不让小刚吃亏

B. 及时报告学校的老师或拨打“110”报警

C. 不予理睬,小刚得罪了别人,他应当自己承担责任

D. 为了保护本班同学,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独自与这些不法青年拼命

 

二、辨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辨析题

(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女同学观点的认识。

(2)请从合理利用网络角度辨析男同学的观点。

 

三、分析说明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材料一:初中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上网,他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识了一些损友,并和他们一起在社会上滋事。一天,为了网友的“哥儿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受到刑罚处罚。

(1)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丁某的哪一行为属于犯罪?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二:中学生魏某在上学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肇事司机贾某要求将此事与魏某父母私了,答应承担治疗等一切费用,并替魏某交了住院押金5000元。见此情景,魏某父母也同意了私了。两个月后,魏某出院,共花去各种费用37258元。当魏某父母要求贾某兑现诺言时,贾某见数额太大,只同意承担一半的费用。结果,双方争执不休。魏某及其父母盛怒之下将贾某打伤,贾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及其父母推上了被告席。

(2)贾某的诉讼属于哪种类型的诉讼?

(3)请分别说说丁某和魏某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