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素质调研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18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___________

A. 创造向未来    B. 中华骄傲    C. 先辈的旗帜    D. 英雄不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于9月2日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落幕。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_____举办

A. 北京    B. 南京    C. 杭州    D. 上海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奥古斯都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而在考察社会发展时,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依据是

A. 丰富服饰文化

B. 古代的生产工具

C. 地区建筑群的遗存、名称的变更

D. 四大发明的诞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青少年关心社会,更重要的是要

A. 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

B. 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C. 参观博物馆

D. 明确自己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当代,导致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城镇化        ②信息化        ③科技化        ④工业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不属于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的是

A. 乘公交车    B. 逛图书馆    C. 在家休息    D. 影院观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近年来,江苏省许多中小学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交通秩序、环境资源、社区等问题,走上街头,调查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公共生活。而这样做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验证和运用

③是我们健康、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 

④有利于使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观察漫画,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①我们要培养媒介批评能力  

②国家要依法打击各种制造谣言的行为

③只要国家加强立法就能消除网络谣言   

④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道德观念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对于公共设施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公共设施都有使用年限,需要维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起作用

B. 公共秩序损坏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为恶意破坏

C. 不爱护公共设施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

D. 损坏公共设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影响社会稳定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现实生活中随意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你认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有

①很多人缺乏规则意识         

②这些行为损害他人的利益

③在道德上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④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守规章制度的陋习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以下四个标志中,中国志愿者协会标志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台风“温比亚”过后,潍坊寿光出现灾情。为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寿光市举行了“抗洪救灾,爱心募捐”活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爱心,踊跃捐款捐物。他们的行为(    )

①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表现

②传递着爱心和传播着文明

③履行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法定义务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以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它结合现代传媒手段和飞花令等形式引发了人们对经典古诗词的关注,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该节目的开办有利于(  )

①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防止外来文化的影响 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这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以法律形式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作出规定,这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 爱国    B. 法治    C. 文明    D. 和谐

 

二、辨析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18年2月,央视继《中国诗词大会》又推出了一档新的文化栏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明日歌》《登鹳雀楼》《送别》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节目中再次被传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抒发“登高望远”情怀的诗,融汇中法印蒙四国乐风,成为了经典作品“国际化”最好的例证。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感悟,请你参与:

(1)畅所欲言:《经典咏流传》为什么能够成为荧屏的“爆款”?

(2)明辨是非:有的同学觉得:“只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提高文化认同感。”这种认识对吗?请你试加评析。

 

三、情境探究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元年。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荣誉来之不易,守护“创文”成果,巩固提升是关键,需要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我市某校“文明伴我行”社会实践小组积极参与其中,开展了系列活动:

(文明创建  我奉献)

第一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加入了“全国文明城创建”宣讲活动,他们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甲,沿街登门入户,积极向居民普及文明城创建活动的相关知识,散发宣传资料,发放《淮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调查问卷》征集民意。他们穿梭忙碌的身影,湿满汗水的衣背,成为文明城创建活动的一道靓丽风景。

(1)第一组同学积极参与公共生活,请谈谈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要求?

(文明创建  我体验)

第二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走上街头,对于文明创建的成效进行观察走访。同学们发现了这样的一组镜头:一位老大妈闯红灯,被交警拦下时,她说“我都这样过马路十几年啦,没什么大不了的”。

(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公共秩序?

(文明创建  我践行)

为响应文明创建活动,我校向全体学生发出关于争做环境卫生志愿者的通知,希望每位同学为家乡环境的变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很多同学踊跃报名参加。

(3)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如何参与志愿服务?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