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专题训练:知法守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

A. 吸食、注射毒品     B.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C.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     D.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针对“毒奶粉”“瘦肉精”“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有关部门将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这警示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

A.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B. 研究消费者的心理     C. 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D. 创新产品,提高效益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四川达州三小孩扶起一位摔倒老人蒋某后,却遭遇索赔。近日,警方经调查认定蒋某是谎称自己被三小孩撞到,并认定蒋氏母子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对蒋某与其子龚某实施行政拘留,并处罚款。这说明( )

①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②行为触犯了法律,必然受到法律的追究

③做人要讲诚信 ④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七年级学生小瑜在逛街的时候,从路边摊买了一包薯片,吃完之后就出现了食物中毒现象,被送到医院就医。后来发现,这包薯片是“三无”产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社会生活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不遵守法律法规,肆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②小瑜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③小瑜应带人将该商贩痛打一顿 

④小瑜应该自认倒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新刑法修正案》打击考试作弊行为,惩处方法从以前的取消成绩到禁考,现在甚至有了入刑的相关规定,国家打击考试作弊的力度越来越大。这警示我们()

A. 尊重隐私,保护权利    B. 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C. 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D. 战胜挫折,积极乐观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学生张某的手机丢了,他怀疑是同学李某在他们上体育课时偷走的。放学路上,张某和两个朋友拦住李某,对其强行搜身。之后,为逼李某承认,对其进行殴打,致使其受伤入院。对此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①李某针对不法侵害,应寻找机会,以牙还牙

②张某及其朋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当通过法治方式

③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④张某及其朋友殴打李某致其受伤入院,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学生贾某侵入某地震局网站,发布“今晚有大震”的虚假信息,造成恐慌,被当地检察院以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逮捕,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这说明()

①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 ②行为触犯了法律,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道德责任 ④因好奇做出的行为,不负法律责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校园周围出售的小食品,大都是由黑作坊生产的,属“三无”产品。其中,辣条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零食”。记者调查发现,工人如厕后不洗手直接给辣条装袋。下列给商家提出的忠告,你认为恰当的是()

①依法经营,保障消费安全②要合法致富,见利不能忘义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④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要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就必须( )

A.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B.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C.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D. 教育青少年要自觉守法、依法自律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你我一小步,社会一大步。下列漫画警示我们要( 

 

①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习惯②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自控能力

③加强道德修养,摈弃行为陋习④看重精神文明,轻视物质文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而占为己有。杨某的行为属于( )

A. 行政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犯罪行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留守儿童近6000万人。对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仅一步之遥。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①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要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④远离社会,不与他人交往,以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面向社会评出10大“最缺乏公德”的行为。消息传到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们议论开了。小王说:“缺乏社会公德主要是因为教育没抓好。”小李说:“缺乏社会公德主要是法制没健全。”小张说:“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 

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三、情境探究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中学学生丁某,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又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等到九年级,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坏朋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最终丁某受到刑罚处罚。

(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分析说明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反腐倡廉建法治)

材料一: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二: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了什么治国方略?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少年犯周某,现年16岁,因抢劫被捕入狱。他原本在校学习,学习成绩不错,后来因老师的一次错误批评,他觉得委屈,开始旷课逃学,抽烟、喝酒,甚至打架。这令学校老师很恼火,据周某说他曾被赶出教室3次。后来他转到另一所中学,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老师不闻不问,同学不冷不热,还不时听到一些老师的冷言冷语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从此以后,他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多余的人,就再也没有了改正的决心,无心学习,整天跟“哥们儿”一起,放肆地打架、偷盗、抢劫,直至最后把自己送进监狱。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周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预防青少年犯罪应该怎么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