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二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句公益广告语说“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存在,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对他们的话你认为 

A.两者的意思都是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两者的意思都是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C.广告语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D.鲁迅话的意思是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作为国家公民,对自己的国家负有一定的责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  

A.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

B.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

C.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D.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与会人士在深化两岸文化方面达成共识。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是 

A.维护两岸经济利益    B.认同中华民族文化

C.确保两岸和平发展   D.传承一切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是挫折使骨头坚如燧石是挫折使软骨变成肌肉是挫折使人战无不胜。”道理是 

A.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

B.挫折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

C.只要经历挫折就一定能够成功

D.挫折也是财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度好声音奖由梁博获得,梁博的老师权振东也同时参赛并获得实力绽放奖。权振东教梁博唱歌并极力将他推荐给栏目组,梁博把权振东称作“权哥”并同台比赛。这一戏剧性故事启示我们 

A.要直面竞争,敢于挑战权威

B.要善于合作,学会相互配合

C.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D.合作就不要竞争,竞争就不能合作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古训与“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蕴涵的道理相一致的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③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改革”为主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 

①强国富民之路,需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②我们伟大祖国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③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之一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5000年历史孕育的中华优良传统美德有  

①公正无私,嫉恶如仇

②舍生取义,见义勇为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和核心分别是  

A.发展以人为本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

D.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的最可靠保证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落实科学发展观

C.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A.实践    B.法律    C.文化    D.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在2013年受到中国不同年龄阶段观众的追捧,掀起了新一股的韩流,两位长腿欧巴更是成了吸金的工具。这种现象启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该  

A.无所谓,顺其自然,只要大家喜欢就行

B.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

D.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评论家认为,莫言的作品用满怀的红色意象托举着伟大的民族精神。《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作品中的“红色”深深地牵引着每个中国读者的心灵。红色意象的核心是 

A.勤劳勇敢    B.自强不息    C.爱国主义    D.爱好和平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中学生亲社会的行为有  

A.初中毕业后立即参加工作   B.把节省下的零用钱买学习用品

C.认真学习、锻炼身体        D.做一名环保志愿者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收入增加理财忙,住房宽敞心头亮秀美山川建家园,交通发展道路畅餐桌品种难认全,轿车进家成时尚终身学习教育热,通信便捷新式样。”上述百姓生活的写照,说明了我国  

A.已进了全面的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B.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C.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D.已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等领域改革,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我国解决民生大事的根本途径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过马路不闯红灯,步行走斑马线,乘车排队,这些看起来是小事,却是一个人的_____表现。  

A.不做“看客”    B.遵守社会公德

C.善于明辨是非   D.善于自我保护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①富强   ②平等    ③诚信    ④爱国    ⑤和谐

⑥法治  ⑦友善    ⑧自由    ⑨文明    ⑩公正

A.①③⑤⑩    B.②④⑤⑨    C.③⑥⑦⑧    D.②⑥⑧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遇到挫折时,主动把自己遇到的挫折、痛苦和沮丧心情向亲人、朋友倾诉,甚至大哭一场,以此来克服挫折。这种方法是  

A.自我对话训练    B.自我放松训练

C.认知调整训练    D.请求帮助

 

二、探究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我国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数万人民子弟兵不顾个人安危,奋斗在抗震救灾一线,成千上万来自全国的志愿者奋战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灾区人民也奋力自救、重建家园。

(1)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表明了我们党什么样的执政理念?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2)人民子弟兵、志愿者、灾区人民的行动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这一精神的内容是什么?2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身一人,我们能做的少而又少并肩协作,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难怪乎,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请你写两个体现合作的名言警句或者成语故事。2分

(2)有人说“有合作就不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不会有合作。”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但“中国梦”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心中从未泯灭。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让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越来越清晰……

(1)你知道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时我们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吗?2分

(2)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越来越清晰,请分析其中的根本原因1分

3“青春有梦,勇敢去追”,你打算怎样追逐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2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于2011年10月27日发表。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材料二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某校开展了相关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九年级1班的同学为了了解学生受到侵害后采取的措施,在本班45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统计如下

受到侵害后采取的措施

忍气吞声

事后找人报复

找人“私了”

依法维权

具体人数

8

5

4

2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要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还必须做到哪些方面?3分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哪些问题?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3)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1分

(4)为了使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更加有针对性,请你以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两个调查

问题。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