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舒兰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轮悬挂在苍穹的太阳,一天天迸发出灿烂的希望。真诚是什么?真诚是百花园中娇艳的花儿,一朵朵散发着春的生机与绿意。 真诚是什么?真诚是戈壁滩上的一棵白杨树,一寸寸谱写着生的伟岸与执着。我爱真诚,①爱它如外断桥边竹篱般清静;②爱它如小桥流水般淡薄;③爱它如梅兰竹菊般高洁;④爱它如飞檐回廊般玲珑……

(1)“苍穹”中“穹”的读音是__________

(2)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_______外断桥”。

(3)“爱它如小桥流水般淡薄”句中的_____字应改为______

(4)语段除了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以外,还使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5)仿照①至④句的句式特点,再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名句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_____,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4)白居易《卖炭翁》中用复杂矛盾的心理描写,表现普通劳动者在艰辛的生活里依然有美好期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开篇借色彩明丽的景物来委婉地表达离别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说》一文中,既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又抒发了作者愤慨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徐特立先生曾经赠给青年人一副对联,请你根据对联常识,试着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本文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怪者也 ___________       (2)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请你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5.“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冥,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随”“入”两字用的很精妙。请简要分析这两字好在哪里。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子

周晓枫

①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割的黑亮镰刀?

②穿黑衣的燕子是害虫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在农家,谁的檐下筑有燕巢,被看作一件吉祥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当然这仅是针对家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它们吞下苔藓、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繁殖季节,采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园。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周而复始,精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巢,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燕窝。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劳累而至死的老燕。调补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案。

③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时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近疯狂的热爱。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充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雨燕的双翅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和蹦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身体几乎残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大的悲剧。

④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⑤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巅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艺术家掌握了高超的手法,却不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我知道一位热爱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貌。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付出的巨大身体代价。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着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⑥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晚礼服。这在燕子只是件平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

1.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④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3.第5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板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七、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A、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B、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C、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占大多数,此时心中的苦闷该如何排解,是任由郁闷的心情侵蚀自己的生活,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D、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1.以上语段均选自《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信。

2.请联系后边相关语段的内容,说说语段A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3.你还阅读过和书信有关的其它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部的书名和作者。

 

八、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时期,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每个人都是抗击疫情链条上的一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狙击战”里,医生、护士、军人等抗疫卫士们冲在第一线,无人缺席;教师、工人、志愿者等普通劳动者都默默肩负起责任,负重前行……

(材料一) 

关于中国抗疫的对联

“关门谢客,不来不往非无礼;灭疫除灾,封路封楼是有情。”

“共抗疫魔,爱心护得三春景;同担使命,举国拧成一股绳。”

(材料二)

2020年6月19日,国内外疫情情况统计表

 

国内

国外

累计确诊人数

84940

8498921

现有确诊人数

346

3596880

累计治愈人数

79949

4450262

累计死亡人数

4645

451779

 

(材料三)

2020年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讲话的主题是:“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习近平主席的这一主张,得到与会非方领导人的高度赞赏,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对疫情,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凌驾于人。只有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人类才能最终战胜病毒。

(1)依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关于我们祖国的哪些结论?请列举出两条。

(2)请结合材料,写一段“倡导大家抗击疫情需要常态化”的宣传文稿,警示大家要冷静思考这场灾难,转变思想,还地球真正的和谐美好。(要观点明确,语言精练,120字左右)。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目:心中的灯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不少于600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目:还有多少________可以重来

提示: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行文。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不少于600字。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品读下面泰戈尔的《错觉》一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不少于600字。

 

十、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聂赫留朵夫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为马斯洛娃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高兴。然而,聂赫留朵夫对几个月来的耳闻目睹感到苦恼,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他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1.语段选自名著《复活》,作者是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聂赫留朵夫”的人物形象。

3.你怎样理解“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这句话的含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