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绰(chuò)  颓唐  热泪盈眶(kuāng)  不屑置辩

B. 羼水(chàn)  门槛  哄堂大笑(hǒng)   别俱一格

C. 间或(jiàn)  僻静  丁丁笃笃(dǔ)     与日俱增

D. 褴褛(kǎn)   谴责  狼狈不堪(kān)    郑重其是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B. 他总是对其他同学的缺点妄自菲薄,因而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C. 越来越多的电脑族在享受电脑带来的便捷时,频频遭遇“电脑病”的困扰,“电脑病”患者与日俱增

D. 问候不一定要郑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C.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旨的演讲。

D.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 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 高新黑科技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D. 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看见小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把泥沙,嫂子喊道:“你赶紧扔掉,小心我剁你的手!”

B. 售货员对小胖说:“就你这圆鼓鼓的身材,怎么可能穿得下我们店里的这些衣服?”

C. 李教授讲座结束后,主持人说:“讲座终于结束了,现在是自由提问时间。”

D. 回忆父亲的往事时,方城感慨地说:“家父常告诫我们,做人要顶天立地。”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无题》: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3)《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 雪》: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

(5)《致橡树》: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________________,足下的土地。

(6)《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

(7)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8)读到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牧《泊秦淮》中用曲笔讽刺那些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官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老 堆

孙宗信

①老堆五十多岁,一张倭瓜脸,几根黄胡子,佝偻着腰,黑黄的老脸上唯两腮潮红,他常常扛一柄磨细了柄的锄,不绝声地咳,青布裤子下两截干瘦的腿脚满是黄土。

②他有几个不舍得:一不舍得吃。不只不舍得吃粮,连盐也不舍得吃,按他的理论,饭里撒了盐,便要吃得多,因此他家一年四季寡水煮稀饭,高粱面掺糠蒸窝头,三两盐盖进瓦罐藏在床底下,过年饭才能撒几粒。婆媳们熬不住清淡,偷偷摸摸攒点私房盐,吃饭时避开他,碗里撒一点,不能让老堆看见,看见要骂:“败家子!没有盐就吃不下去了?不知道俭省,真不会过日子!”

③老堆第二个是不舍得穿。他常说,脚是娘老子给的鞋,越磨越厚;皮是娘老子给的衣,越穿越结实,放着娘老子给的不用,非要再买衣裳做鞋,真是有钱烧得慌。他身体力行,一生赤脚。年节里走亲戚非穿鞋不可,他也把一双鞋夹在胳肢窝里,走到亲戚门边,才拍拍脚穿鞋进屋。五年穿破了一双鞋,真心疼得不行。

④他一生很少穿衣服,从春到秋,基本光脊梁,身上晒得如同非洲黑人。炎热的夏天火一样热,空气干燥得擦根火柴就能点燃,人们躲在树荫下还热得难受,老堆专拣天热时下地锄草,黑脊梁被毒太阳烤褪了几层皮,别人问他热不热,老堆说:“舒坦。”他结婚时扯一件青布衫,每年大年初一穿半天,直到六十七岁亡故仍做了寿衣穿着入了土。

⑤老堆第三个是不舍得借东西给人。谁借他东西仿佛剜了他的肉。邻居借他的锄头耪了一天地,他黑着脸几次要,掂起锄左看右看,硬说锄刃磨下去一韭菜叶。有一年他大舅借他的驴拉了半天磨,他心痛得直掉泪花,硬说驴累瘦了,要赔三斤麦麸子,为此,两家至亲翻了脸。他有了屎尿,无论走多远,也要拉在自家地里头。有一次,上城赶集,有了一泡尿,憋得脸通红,把尿憋住,四五里地紧赶慢赶往家里跑,路上有人看他着急慌忙的样子,料想出了什么事,拦住问问,他顾不上搭话,急赤白脸地跑回家,尿到自家地里。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老堆“不舍得”的事例。

2.孔乙己是一件长衫不肯脱身,老堆也是一件结婚时扯的青布衫到死也没换过新的。这两人这样做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3.从描写方法上看,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塑造和文中对老堆的塑造有什么异同之处?

4.评价一个人,不能绝对化,不能只说优点,也不能只说缺点。请你以对孔乙己和老堆的评价来证明这个观点。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记叙文阅读

嘱 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色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儿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愿望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起初他觉得不太好,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2.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儿刚说出这几句话……

3.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从本文线索或结尾段的安排进行赏析。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百家争鸣)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摘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

2016年、2017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

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

书阅读量

日均纸质

书阅读时间

日均数字化

阅读时间

2016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2017年

4.35本

1.42本

14.85分钟

16.64分钟

 

 

(注) 数字化阅读指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

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现代金报》2017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宁波晚报》)

1.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衰弱的原因。(至少三点)

2.阅读(它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至少三点)

3.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的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 很多外国政府对所有的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 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 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年九十 

(2)吾与汝毕力平 

(3)杂然相许   

(4)寒暑节,始一反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3.愚公“愚”吗?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C.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对圆月满腹怨恨之意。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班上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活动主题。

2.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叫作“穿越时空的对话”,假如范进、孔乙己、闰土、诸葛亮……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任选一位,写出你所说的话。

3.假设你是校刊《课堂内外》专栏的一名编辑,请你为下一期刊物中“我爱短篇小说”板块写一则征稿启事。

征稿要求:语言简洁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字迹清晰,篇幅以不超过千字为宜,标明姓名和班级,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近切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