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五单元 鉴赏·评论《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一、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本文是人物回忆录,属于_____(文体)这种文体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写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在读报对人的成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从本文的标题可以读出两方面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本文结构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本文重点写的内容是( )。

A. “我”最初千方百计地寻觅报纸看的原因;

B. “我”怎样寻找报纸阅读并进一步了解报纸和报人;

C. “我”对某些副刊的部分内容的印象和评价;

D. “我”对报纸、对新闻事业深爱与憧憬。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青少年面临图书阅读危机

车辉 蒋昕捷

①晚上11时,是中国传媒大学男生宿舍熄灯的时间,寝室里又响起了黄林(化名)的叹息声:“哎,今天我又没读书。”“快睡吧,你每天晚上都说这话,第二天还不是一样。”室友说。果然,第二天一早,黄林从床上爬起来,眼睛还未睁开,就随手按下了电脑开关,一屁股就坐在了电脑前。黄林读研究生将近1年了,桌子上横七竖八地躺着23本书,可他一本都没能完整看下来。

②这已是普遍的现象。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7.8%,这说明一年里我国国民中有一半人没读书,我们认为这是阅读危机。据课题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徐升国介绍,自1999年启动调查以来,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这次是首次跌破50%。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原因时,选择“没时间”的占43.7%。选择“不习惯”的占29.1%,其中近一半的是十八九岁的青年。

③在谈到当前的阅读问题时,被采访的专家都用了“阅读危机”这个词,仅从数据上来看,1999年首次调查时,国民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也有专家认为阅读率逐年下降是不可逆转的。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娱乐休闲方式增加,因此没有必要忧心忡忡。

④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加,此次调查显示,上网阅读率1999年是3.7%,2003年增加到18.3%,到2005年已经达到27.8%,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2005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在10小时左右,网络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最主要的休闲方式。

⑤对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提出,备受青年人推崇的网络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浅阅读”,图书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Knowledge),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信息(inforation),更加不是大众传媒所追逐的娱乐。“我们应该收获知识而不光是信息。”魏玉山认为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会逐渐滋生人们一种浅尝辄止的心态。大家会渐渐地习惯停留在某个信息之外,只看到表象、肤浅的一面。实际上,网络信息往往是浏览式的、跳跃式的,难以形成专一的系统的思考。图书阅读则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对形成人的抽象思维有好处。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席殊在有关设立“国家阅读年”的提案中指出,通过读书接受知识的过程才是思想形成的过程。对于个人来说,不读书,就意味着接受信息常常是被动的、大众的,缺乏思考的,只有图书阅读这种不可替代的思维训练才可能帮助人们思考和形成智慧。中国传媒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发现,近年来他所带的很多研究生思维方式受网络影响很大,完全是碎片化、跳跃式的思想-----想法很多,却往往无法深入。他认为这和长期缺乏阅读思维训练有很大关系。

⑥如何解决阅读危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教育界、出版界、文化界各个方面的合作,小范围的尝试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据记者了解,一些国家已经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阅读危机。比如英国就设立了有政府主导,民间机构全力参加的全国阅读年,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一个全年的活动转变英国国民的阅读态度。席殊建议,我国应该由政府出面组织类似“阅读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将图书馆、书店列入城市规划中,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书店、图书馆,同时还要在小学开设阅读课,让孩子们亲近阅读,从小形成阅读习惯。

1.选文第①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结构上看,起到什么作用?

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认为“阅读危机”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现实生活中“阅读危机”还有原因,请举例说明。

3.请列举网络阅读和图书阅读的区别。

4.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今年这天你们班上举行一次“读书会”活动。

(1)请你从强调读书意义的角度为本次活动题词,并用正楷字把题词写在下面的方格内(10字以内)

(2)读书会上,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篇名、内容以及它对你的影响)。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贯穿于自然、宇宙中的精神情境和灵魂增长力量。它犹如使生命颤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的力量,涌动着精神、灵魂、生命之流,贯穿于人的性灵肉身与理性心智之中,贯穿于宇宙的一切的一切之中,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般的无穷无尽地向上涌现。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在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深夜星河。“每当他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光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那就是我们称之为世界和太阳的天体;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定来自天空!”

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引领着崇高和庄严,在人世中行走。穿透灵魂,直接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作为生命力最终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穿上军大衣,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披着金色的大衣从万顷碧波上踏着朝露而来,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形态。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如洗的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又一次,在诺日朗,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卑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主张“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2.老画家、贝多芬在“仰望”中各得到了什么?

3.划线句“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的含义是什么?

4.作者抓住了诺日朗大瀑布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加点词“跌”好在哪里?

5.把你平时仰望中激起的心底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写下来。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