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时训练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_____ (2)_____ (3)_____ (4)叱咄_____

(5)_____ (6)_____ (7)_____ (8)_____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_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   

(3)又无硕师名人与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    

(4)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 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 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遇其叱咄  一食尽粟一石

B. 不敢逾约  出近之

C. 烨然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

D. 礼愈      则无可用

 

六、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 《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1)饮酒者游。旬朔(2)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3)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4),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5)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6)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7)。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8)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9)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10)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1)滑稽,比喻能言善辩。(2)旬朔,十天或一个月。(3)比:近来。(4)惩艾:惩治,惩戒。(5)曩:从前。(6)寻绎:推求探索。(7)省:记。(8)孙搴,人名。(9)勒:此处译为编辑。(10)庶几:或许,差不多。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主人日食   子墨子起,

B. 若神人   吴广以为

C. 乃和     聪明衰耗

D. 此自放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 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 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 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