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时训练
一、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  )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rán(  )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黑(  )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quán(  )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蜜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_____ _____ 长rán______  quán______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3)文中划线句是____修辞手法。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下面画上“_____________”

(1)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保留  滞留  残留)着愚钝和压抑。

(2)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托尔斯泰)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神角色再(符合  吻合  合适)不过了。

(3)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锐利  锋利  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它们(目光)可以变得冷酷(锐利  锋利  犀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按要求填空。

(1)茨威格,________(国籍)文学家,享有国际声誉,高尔基称他为“________”。代表作为小说集《__________》。平时需要多做积累。

(2)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 ________________ ”,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__________,合久必分”。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 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 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根据阅读印象,写出选段中加点的“他”。

(1)我们俩更亲近了。我随时都可以到那里去,坐在盛满破烂的箱子上,毫不受阻挡地观察他熔铅,烧铜,把铁片烧红,用小锤子在砧子上捶打……他老是把东西拿到天平上称,往杯子里倒各种液体。(选自《童年》)

(2)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选自《朝花夕拾》)

(3)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选自《水浒传》)

(4)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斫石工人;他要独个儿干完一切:建造宫登台邰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没有。(选自《名人传》)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课内阅读理解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__________的目光与__________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___________,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___________地涌出_________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__________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2.将第1段中残缺内容补充完整。

3.第1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4.“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5.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________”句子的理解。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课外类文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

——《托尔斯泰日记》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1.概括本文的主旨。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3.分析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小偷:

(2)野兽:

4.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

5.文章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连用三个“到”字,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连用四个“从”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