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止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殉职(xùn)   啜泣(cuò)      狭隘(ài)

B. 佩服(pèi)   热忱(chén)     嘶哑(sī)

C. 坍塌(tān)   纯粹(cuì)      瞬间(sùn)

D. 慷慨(kānɡ)  滑稽(jì)       禁锢(ɡù)

 

三、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溢求精。(  )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

(3)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就可以从涯顶绕道回家。(  )

(4)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荒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果要准确表达下面的意思,运用哪些词语合适。请在相应的括号中写出来。

(1)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2)不长草木的地方。(    )

(3)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喂,等等我”!我声音嘶哑地喊着,“我爬不……”

B.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 《纪念白求恩》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D.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   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   的新生活改变了。

③小时候,我常伏一窗口     ——山那边是什么呢?

A. ①踩 ②安适 ③瞎想    B. ①探 ②舒适 ③痴想

C. ①探 ②舒适 ③畅想    D. ①踩 ②安适 ③幻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

B. 险躁/则/不能治性

C. 遂成/枯落

D. 非/志/无以成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B.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句话告诉我们,走过了最初的一小步,后面的路走起来就非常顺利。

C.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而作的。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作者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

D. 诸葛亮通过写《诫子书》一文,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班级开展读书活动,下面是三位同学关于读书方法的讨论,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同学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一个含有“日”的完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含义。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

(4)险躁则不能治性

2.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享福与吃苦》,回答问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2.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晒书》,回答问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 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 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 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 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 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 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______ 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3.选文第②段中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5.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题文)以“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