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卷四
一、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④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____,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⑥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默写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者需要开动机器,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憎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不是一样的吗?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一无是处的糟清除掉,当作圾来处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合(    )  糟(    )  lā(    )圾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开动机器”的“机器”的意思是      ;“一无是处”中,“是”的意思是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

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不是一样的吗?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在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些规章制度等都有记录,当时的苏维埃社会,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不少的政策,例如______,组建学校,实施大众化的教育;编著______成效,使苏区的文盲大幅地降低。

(2)《昆虫记》呈现了亲自观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让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______潜伏在地下四年,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______善于建造巢穴,尽心尽力地管理家务。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某中学开展了“读书与读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参与解决。

(1)现状呈现,提出警示。

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常常被拿出来对比:以色列人均每年阅读纸质书64本,而中国只有不到5本;“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读书”等恨铁不成钢的质问时常见诸报刊;还有随着互联网及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而备受质疑的“碎片化阅读”等常常成为报刊讨论的话题……

由以上材料提出一条有意义或警示性的信息。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抄写专家看法时,由于张辉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了几处错误,请读后改正。

专家提醒:读网不如读书。在纷纷扰扰的现实中,读书可以让人感受世界,沉下心来,体悟人生。与社交媒体上动辄成千上万的点击、转载相比,读书是孤独的、内向的,但也正因如此,读书才能转化为思考、内化为心境

①画横线句子逻辑有误,改为:         

②画曲线句子有语病,修改为:         

(3)三省吾身,发表看法。

由以上图示,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至少一点。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女情缘

朱会鑫

林静是一个跛足女孩,周末放学,她看见一辆出租车停在那里。她走过去,腼腆地对司机说:“师傅,我想坐您的车。就一站地,行吗?”林静言辞恳切,司机同意了。

车子没走多远,她忽然红着脸说:“师傅,我只有三元钱,就坐半站地吧。”郝师傅从后视镜里看着林静,笑着说:“够了。你是第一次坐叔叔的车,叔叔今天给你打六折。”

林静在公交站下了车,深深鞠了一躬。郝师傅看着她一瘸一拐的背影,心里涌起一丝莫名的酸楚。

那一日,林静背着比往常更重的书包上了郝师傅的车,她心事重重地说:“师傅,我已经毕业了,这是最后一次坐您的车了。”

郝师傅(      )说:“我知道,我希望你以后还能来坐叔叔的车,今天叔叔送你回家!”

郝师傅把林静送到了家门口。然后捧出一只弥勒佛储蓄罐,说:“这是送你的礼物,希望你笑口常开!”

林静接过礼物,朝着郝师傅鞠了一躬。看着林静一瘸一拐地走进居民小区,郝师傅失神地愣在那儿。

十年过去了,这天,郝师傅正擦着车,忽然听到电台在播出一则“寻人启事”,有人在找他!郝师傅和电台联系后,见到了寻人者——林静。初见之时,郝师傅已经不敢相认。林静向郝师傅讲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林静的父亲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逢周末放学,父亲都会开车接她回家。那年,一家人回老家过年,父亲的车不慎与一辆大货车相撞,父亲当场身亡。

回到学校的林静,周末放学时,会习惯性地在校门口张望,直到有一天,她看到父亲生前开的那辆出租车就停在路边,她觉得父亲又来接自己了!

从此,林静每星期都省下三元钱,为的是在那短短的一站地享受重拾父亲的温暖。郝师傅听了鼻子一酸。

林静从手提包里拿出弥勒佛储蓄罐:“您知道吗?这些年它伴我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十年前我把愿望储存在这里面,现在终于找到您了……

“哦,”郝师傅似有所悟地说,“叔叔也把自己的愿望装在这罐子里了,当时希望你能打开看看,然后给叔叔回复呢。”

林静闻言,急忙将储蓄罐口朝下摇晃了好一阵子,倒出一张纸条和一个折叠的纸片。

郝师傅和林静(      )分别拿起了纸条和纸片。

郝师傅凝神一望,只见纸条上写着两行娟秀的小字:郝师傅,我可以喊你一声爸爸吗?希望有一天我们再相见时,我能成为你引以为傲的女儿。

林静(      )展开纸片,是张存款单!存款单背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孩子,这是你这几年坐车的钱和我女儿生前的零花钱,看到你,我就好像看到了我的女儿,你愿意做我的女儿吗?

郝师傅和林静霎时泪眼模糊,不约而同地拥抱在一起,林静把头伏在郝师傅的肩上喃喃地呼唤着:“爸,爸爸……”一时间,郝师傅哭了。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6.1)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默契地  郑重地  伤感地    B. 郑重地  默契地  伤感地

C. 伤感地  默契地  郑重地    D. 默契地  伤感地  郑重地

2.画线句子中林静两次给郝师傅鞠躬,融会的情感有何异同?

3.林静身残却懂事,通读全文,请简要地概括出她懂事的一些表现。

4.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5.文中写林静从储蓄罐“倒出一张纸条和一个折叠的纸片”的情节,有何用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劝君莫扰三春鸟

苏艺

监管不严和生态意识缺失,导致“雁过拔毛”式虐待野生动物事件时有发生。唯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类动植物各得其所自在生活,这样的春天才有勃勃生机。

拔毛、施虐……近日云南野生动物园游客粗暴对待孔雀致死的新闻,烧灼人心。

野生动物园,本应是园内动物生存的避风港,动物们可以享受安全的环境,筑巢、觅食等保障;而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游客可以感受人与自然、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并增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然而,除了游客粗暴拔孔雀毛,抓红嘴鸥拍照、违规投喂导致动物死亡的事件,近年来各地也时有发生。

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管,其实早有明文规定。为何总有人能随心所欲大下“黑手”?一方面,相关场所的监管不严、惩处不力。试想,粗暴对待野生动物,若会被处以虐待动物罪或有其他严厉处罚,势必会给动物的安全保障加码。另一方面,游客的生态意识缺失和道德失范,甚至不少人还存有一种“雁过拔毛”的变态心理:见到动物就好奇、激动,进而激发占有欲,触摸、喂食、合影,非在动物身上带走点啥不可,根本不顾及“拔毛”对动物的伤害。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动物园里圈养野生动物,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普及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知识。因此,为了避免伤害动物的悲剧重演,首先要完善保护机制,筑牢监管的篱笆。去年,《野生动物保护法》26年来首次大修,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许多热点问题,都有了新的阐释。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也使监管、保护的方向更加明确。其次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断不能一只脚已经跨入现代化,脑子却还留在旧时期。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普及动植物知识,要让公众明白,动物不是弱者或附属品,它们的生存状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必须将其作为平等的生命来看待

又是一年春风来。唯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类动植物各得其所自在生活,这样的春天才有勃勃生机,才有醉人的诗情画意。

(选自《人民日报》2016.2.24)

1.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2.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虽然相关部门早有规定,但是总有人随心所欲地对野生动物大下“黑手”,主要有哪两方面的原因?

4.画曲线句子中的“最基本”能否删去?为什么?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      名:______

(2)是陋室      斯:______

(3)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

(5)子居九夷    欲: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请以“重拾信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以情动人;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