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习: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发(bān)       裁(zhònɡ)           有(pō)

B. (zǔ)        巨(é)               世(shì)

C. (mén)       念(jì)              金(jiǎng)

D. 威(nuó)       透(sèn)             式(yí)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________了诺贝尔奖。

(2)________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纸币。

(3)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________将是欧元的硬币,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4)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________。

A. 颁布  代替  宽慰  卓有成就

B. 颁发  取代  安慰  卓有成效

C. 颁布  替代  宽慰  成绩卓著

D. 颁发  取代  安慰  卓有成就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思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B.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5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

C. 本赛季欧冠决赛北京时间6月4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皇家马德里以4比1的比分完胜尤文图斯,再度捧起了象征欧洲俱乐部冠军荣誉的圣伯莱德杯

D.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记者 郑思哲)5月12日上午,省减灾委员会组织省民政厅、省卫计委、武警青海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等成员单位和西宁市、城西区有关部门共60多家单位,在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今年5月12日是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省减灾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将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工作,并以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业为平台,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同时,在“防灾减灾日”当天,省内各市(州)、县也组织相关单位在本地区广场、中心街道,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消防灭火演练、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同步进行集中宣传。

(《西海都市报》2016年5月13日有改动)

A. 我省在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B. 我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C. 我省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D. 我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B. 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C.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

D. 从即日起,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 你是酷暑的浓阴

B. 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 你是暖春里的梅雨

D. 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然后答题。

1.导语引用诺贝尔的遗嘱有什么作用?

2.消息的第二自然段一一列举了诺贝尔奖获奖者的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消息_________的特点。

3.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定在哪一天?有什么用意?

4.消息的背景进一步介绍了___________,补充说明了_________,从而使读者对诺贝尔奖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作者交代消息背景的用意是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届诺贝尔奖的奖项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等五项。

B. 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诺贝尔基金会。

C. 德国的伦琴获得首届诺贝尔化学奖。

D. 诺贝尔奖设立了五项奖,因此诺贝尔奖由五个机构颁发。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给人生加个意义

毕淑敏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③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④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⑤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 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⑥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

⑦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⑧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

⑨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选自《读者》2003年第13期)

1.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老师和教育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2.“给一生加个意义”,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她要给人生加的这个“意义”是什么?

3.怎样理解“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这句话?

4.哈佛大学对该校某年毕业生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显示: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后,为什么只有这3%的人成了社会的精英?

5.读了此文后,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你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七、小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写一则身边的消息。(150字左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