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河南)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zhé)    浩浩汤(tāng)    伛提携(lǚ)

B. (yào)    阴风怒(hào)     筹交错(gōng)

C. (yì)     岸芷兰(dīng)    雾凇沆(dànɡ)

D. (zūn)    水声潺(chán)    薄暮冥(míng)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锦鳞    繁阴    政通人和    横无际崖

B. 波澜    苍颜    泉香酒冽    樯倾楫摧

C. 皓月    歧路    朝晖夕阴    心旷神怡

D. 林霏    侧畔    静影沉壁    忧谗畏讥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佳木而繁阴          秀:茂盛

B. 翼然于泉上          临:靠近

C. 焉得有此人          更:还

D. 暂凭杯酒精神        长:增长,振作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湖中人鸟声俱绝

C. 百废具兴    D. 玉盘珍羞直万钱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上下白/惟长堤

B. 然:翼临于泉上/颓乎其间者

C. 归:云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

D. 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不知太守之其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 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D. 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三、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学完本单元后,语文老师拟召开以“面对困境·乐观豁达”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诸葛亮  文天祥  欧阳修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会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面对困难·乐观豁达”的看法。下面是小玲的即席发言,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当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是止步不前,自我埋怨?还是勇敢向前?(B)其实,困难能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就是一面巨大的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可如果你乐观向上、豁达、不抱怨,困难就会变成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

①(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____”改为“____”。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①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愀(qiǎo):容色变得忧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观夫巴陵状    胜:美好

B. 夕阴          晖:日光

C. 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D. 至若春和明      景:景象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3.语段(一)第二、三两段写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感?

4.语段(一)中的“迁客骚人”和语段(二)中的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 杂然而前者        陈:陈列,摆开

C. 之乐            酣:酣睡

D. 树林阴            翳:遮盖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语段(一)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4.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      绝:消失

B. 一小舟          拏:撑(船)

C.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罢了

D. 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语段(一)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

4.语段(一)作者写到金陵人和语段(二)中写到的湖山好友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作答。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开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生活在________中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