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zhǎ)    B. (hè)    C. (rǎng)    D. 起来(zhǎng)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与“呼朋引伴”中“引”字同义的一项是(    )

A. 引经据典    B. 引而不发    C. 引吭高歌    D. 引人入胜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含义是(    )

A. 春天迟迟不来,人们盼望了很久才到。

B. 春天善解人意,人们盼望着盼望着就到了。

C. 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情。

D. 东风是春天的先行官,东风到了,春天随后也就到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 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 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 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B.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集、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 《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______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______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______

(4)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______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______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填空。

(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散文,全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______《绝句》中的诗句。杨柳风,指______,诗的上句是______

(3)山______起来了,水______起来了,太阳的脸______起来了。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衣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段文字描绘了《春》中五幅图画之一的      图。作者抓住了      的特点是:            ,静景写到      ,从      写到人,由近到     

(2)请用横线画出正面描写春雨的句子;再用曲线画出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

(3)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      ,而且也写了      。“织”字是承上句像      的比喻,准确地表达出了春雨的动态。

(4)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                 

(5)文中加点的词类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傍晚  上  而  慢慢

A.名词  动词  副词  形容词

B.名词  动词  连词  形容词

C.名词  名词  连词  副词

D.名词  名词  连词  形容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