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⑴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⑵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⑷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⑸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chà yì,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了椅子。

⑵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tuǒ tiē 决不放松。 

⑶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

⑷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文稿有几处不通顺,我斗胆作了斧正

B.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您,敬请雅正

C. 这种壁纸是最新研制的,既美观又环保,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学生会写出了《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相关意见。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考和高者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句,修改:         

     句,修改: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⑵陶后有闻       ⑶乎众矣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明作者对世风的鄙视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C. 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与“莲之爱”进行对比,文短意丰,耐人寻味。

D.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事讫/鲁肃过寻阳

B. 诸儿复送至外/ 出相扶将

C. 乃入/ 陈太丘与友

D. 为人若此/ 人不堪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3.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⑴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⑵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⑶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⑷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⑸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⑹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⑺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⑻“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⑼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⑽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处加点的“梨花”在文中的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2.选文第⑹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叙述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小说的主题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祖母的葵花

丁立梅

⑴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⑵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⑶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⑷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⑸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⑹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⑺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⑻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⑼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⑽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⑾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选自《知识文库》,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葵花有什么特点?试从外形和精神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2.品味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②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3.第⑺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以“祖母的葵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遇见,是一个十分神奇的词语。古往今来,无数次遇见带来无限美好的故事。宗璞遇见盛开的紫藤萝花,重新唤起对生活的信心;海伦·凯勒遇见安妮·莎莉文老师,她的生命创造了奇迹;我们遇见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好节目,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请以“遇见”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遇见”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写出真情实感;③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④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甲]坐了很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做,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而心里还是不畅快。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的错误。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受。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祥子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还要出去拉车挣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联系作品,说说选文的环境描写怎样推动情节的发展。

3.结合选文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