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17-2018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无任何庇,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有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qiú

①荫        ②qiú        ③劲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     着伟大时代使命。”

②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熄灭的灯。

③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顶间      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A. 承受  点燃  朦胧    B. 承载  拨亮  苍茫

C. 承载  点燃  朦胧    D. 承受  拨亮  苍茫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所学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待人接物  ②突如奇来  ③海市蜃楼  ④人迹罕至

B. ①毫不犹豫  ②忧心忡忡  ③津津有味  ④白驹过隙

C. ①精打细算  ②似曾相识  ③卒然长逝  ④惊慌失措

D. ①付诸东流  ②群山万壑  ③心旷神怡  ④寡不抵众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像”字的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像一簇火焰在跳。

B. 他长得是否很像他的哥哥?

C.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

D. 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难道像庙里的一尊金刚不成?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题文)名著阅读。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上面文字出自____国作家、昆虫学家______写的《__________》一书。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巨著,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__________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日积月累。

①《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学》中的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早晨起来太阳离我们远,中午时候离我们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⑤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  汉字打假)最近,一个“汉字打假”的游戏很受欢迎。小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某公用电话亭)__________

②新款手机  震憾上市(某手机专卖店)__________

(2)(活动二  寻找“善变”的词语)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方便、快捷、高效率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热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的“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

(3)(活动三  追根求源)汉字既表音又表意。“孝”,可用这个图片解释其本义。所以,我可以这样猜测“孝”的本义: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①芰:菱角。②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下——2)

1.此小令的前五句描绘了江南哪些景物?

2.此小令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找出词中的抒情句(原句),并体会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父焉,借旁近与之      异:______

②即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书:______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______

④父其然也              利:______

⑤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______

舅家见之              于: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3.①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示?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1个(成语和典故必须不相同)。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

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

⑦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失根的兰花》)

1.第④段画线句“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2.从全文看,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描绘美国校园的景色?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炎炎话“辣椒”

夏天到了,又到了辣椒大量上市季节。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很多讨厌辣椒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说:“真是自讨苦吃”;一些不爱吃辣椒的人也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卡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谚语“三个辣椒,顶件棉袄”反映了吃辣椒的哪种好处?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1)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

(2)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

3.“这真是自讨苦吃”中“这”指的是什么?

4.“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一句中“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用耳朵阅读

莫言

①几年前,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我与几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作家,除了我之外都是早慧的天才,他们有的五岁时就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六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这让我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轮到我发言时,我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②我在农村度过了漫长的青少年时期,在这期间,我把周围几个村子里那几本书读完之后,就与书本脱离了关系。我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也从我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但我可以骄傲的是,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

③在我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中,民间戏曲,尤其是我的故乡那个名叫“猫腔”的小剧种给了我深刻的影响。“猫腔”唱腔委婉凄切,表演独特,简直就是高密东北乡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猫腔”的旋律伴随着我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在农闲的季节里,村子里搭班子唱戏时,我也曾经登台演出,当然我扮演的都是那些插科打诨的丑角,连化装都不用。“猫腔”是高密东北乡人民开放的学校,是民间的狂欢节,也是感情宣泄的渠道。民间戏曲通俗晓畅,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的戏文,有可能使已经贵族化的小说语言获得新生,我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就是借助了“猫腔”的戏文对小说语言的一次变革尝试。

④当然,除了聆听从人的嘴巴里发出的声音,我还聆听了大自然的声音,譬如洪水泛滥的声音,植物生长的声音,动物鸣叫的声音……在动物鸣叫的声音里,最让我难忘的是成千上万只青蛙聚集在一起鸣叫的声音,那是真正的大合唱,声音洪亮,震耳欲聋,青蛙绿色的脊背和腮边时放时缩的气囊,把水面都遮没了。那情景让人不寒而栗,浮想联翩。

⑤我虽然没有文化,但通过聆听,这种用耳朵的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准备。我想,我在用耳朵阅读的二十多年里,培养起了我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培养起了我的历史观念、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了我的想像能力和保持不懈的童心。我相信,想像力是贫困生活和闭塞环境的产物,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人们可以获得知识,但很难获得想像力,尤其是难以获得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想像力。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作家,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写作,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与我的二十多年用耳朵阅读密切相关的;我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写作,并且始终充满自信,也是依赖着用耳朵阅读得来的丰富资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6年级下——3)

1.“用耳朵阅读”中的“阅读”的含义是什么?

2.“我”是用耳朵阅读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用耳朵听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4.我“用耳朵阅读”的意义有哪些?

5.分析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特点及在文段中的作用。

 

九、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草原没有路,所以处处都是路了。草原的路,是任何一个人、一匹马或是一群羊,都可以任意A(    )和创造的。你只要认准了太阳,认准了自己的位置,认准了你要去的地方,你策马B(    )、驱车飞驰,你从油绿的牧草中间C(    ),草纷纷D(    )了为你让路,你在草地中央E(    )一条最短的直线,若是中间没有沼泽、小河挡着,一条路就这样形成了。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6下——2《草原之路》)

根据原文填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总会有些什么值得自己留恋,或许是同桌的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许是家人的一个温暖拥抱,也或许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或许是师长的一句鼓励,或许是书籍中一段激人奋进的文字,或许是清晨一缕温馨的阳光……

要求:(1)“把      留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3)记人要抓住特征,记事要围绕中心。

(4)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