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异(chà)    震(sǒng)      元(xūn)      仰之高(mí)

B. 起(dié)    咳(sou)       军(tiē)      为人知(xiān)

C. 育(bǔ)     烦(zào)       憎 (è)       气冲(dǒu)牛

D. (zhuō)   愧(zuò)         祷(qí)       而不舍(q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深宵    心不在焉     锋芒必露    炯炯目光

B. 薪金    不以为然     深恶痛疾    历尽心血

C. 吩咐    言外之意     迥乎不同    目不窥圆

D. 气魄    九曲连环     刮目相待    大庭广众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B. 执着是锲而不舍,是持之以恒,是一曲催人奋进的歌。

C. 眼前这绚丽缤纷的美好春景,真使人扑朔迷离,应接不暇。

D. 西方一些媒体对拉萨事件的报道与事实真相迥乎不同,严重脱离了新闻媒介的基本道德,真是令人遗憾。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B. 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C.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极容易让人上瘾。

D. 李红家种植的葡萄刚采摘完毕,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B.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D.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二、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文学常识及名著知识填空。

(1)《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_______________,晚号六一居士,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_______________。在他的笔下,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祥子一开始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人,后来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的空缺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  _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⑤旦辞黄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请将下面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句意)

这些英雄人物的身上,处处体现出非凡的气质,闪耀着理想的光彩。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书是益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抚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消沉时,书使你振作。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后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

(2)蒙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

(3)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和“蒙辞军中多务”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师矣    B. 刀劈狼首    C. 东临碣石,观沧海    D. 我酌油知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详写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和吕蒙的学习过程,说明了学必有得,秉烛未晚的道理。

B. 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也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C. 文章主要是运用直接描写,表现吕蒙的才略大进,突出吕蒙的自信。

D. 本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大有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学习就可以广交朋友。

5.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悠长的铃声》,完成后面小题。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我稍稍后退了一步:这个老头,要做什么?凭着有几次将铃声响得久远,便要有求于我吗?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自七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成长如歌》)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划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躺在童谣里的纺车》,完成后面小题。

躺在童谣里的纺车

范烛红

①我的童谣里静静地躺着一架老纺车。

②在老屋寂然的阁楼里,在时光悄然打开的某个缺口,老纺车浸润着岁月深处的暗香,镌刻着沧桑往事的疼痛与甜蜜。在经历了极其困难的岁月后,纺车早已没有了实际的用处,但却成为一种更为珍贵的象征。

③那年冬天,母亲在生下二弟后,将约摸三岁的我交给了祖母。从此,不知多少个白天和黑夜过去了,细数着时间的串串念珠,描摹着年华流水般的步履,不谙世事的我开始在祖母温暖的怀抱中快乐地成长。

④记得那些日子,祖母教我唱过许多朗朗上口的童谣。“月光堂堂,照见汪洋。汪洋之水,漫过方塘,方塘莲子香。”……尤其是那些至今还萦绕在耳边的最具抒情色彩的伴奏——祖母端坐在纺车前摇出的嗡嗡的纺线声;墙角秋虫恣情的呢喃或冬夜火盆里栗炭发出的噼啪的脆响;村庄尽头的狗吠或屋檐下滴滴答答的雨水声……宛如嘹亮的螺号,宛如悠扬的琴音,宛如至纯的和弦,惟妙惟肖,伴梦入怀,那是一个农家小孩所拥有的最完美的音乐盒。

⑤严寒的冬夜,祖母面容安详地坐在小凳上,右手自如地摇着车轮的把手,左手也力道均匀地拿捏着那些被拧成了长筒形的棉芯,就那么娴熟地一拉一送、左右开弓,且节奏温柔,动作稳重,顷刻间棉皮乖乖地变成了细长的线,尔后一圈一圈地绕到了车前的坨子上,最终长成一副臃肿可爱的“小胖子”模样。我蹲在祖母膝边,偶尔会往火盆里丢些橘皮、稻谷或玉米粒什么的,瞬间遂有沁人心脾的幽香在整个屋子里氤氲开来。每每此刻,祖母会稍事休息,我便站起身来捏着小拳头给她捶捶背,捶捶腿。彼时,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祖母的眼角往往会有晶莹的泪光在闪动……永远不会忘记,某年家里耕田的小黄牛突然夭折,父亲心急如焚地四处凑钱重新买牛,祖母默不作声地将她老人家常年纺线织布攒下的钱悉数拿出,交到父亲颤抖的手中。父亲说啥也不要,祖母只说了一句“没啥,纺车还在,一切都会再有的”。父亲哭了,祖母依然面带微笑。

⑥春天的时候,我的童谣里会增添一种更具韵味的伴奏。大约是父亲将选好的良种撒向秧床的日子前后,燕子们归来了。白天它们从门缝里进入,先栖息在木楼底下的纺车上,稍释疲惫后仔细检查往年的巢穴,重又飞出门,忙着去拣枝、衔泥、修补旧居了。晚间,聆听着祖母的纺车声,它们还在不停地劳作。在它们欢快的叽喳声中,我经常抬头冥想:它们怎么每年都记得飞回来而不会迷路呢?难道它们没想过另寻新址重筑爱巢吗?我想,一定是这些年来,它们也听惯了祖母的纺车声了吧。

⑦当祖母的簸箕里那些胖胖的线坨愈来愈多的时候,燕子们温暖舒适的巢穴中也有新的生命探出了头。起初,小家伙们会在父母目之所及的视野里欢快地练习飞翔。当袋袋棉皮被祖母纺成细线又织成卷卷布匹的时候,我也渐渐长大,走出老屋告别祖母走向了更远的天地。而我身后铺开的那张思念的网,又何尝不是祖母用她那无比牵挂的目光所织就的呢?

⑧ 如今,循着魂牵梦绕的纺车声,我像候鸟一样归来,可祖母早已不在。唯有眼前的老纺车,在时光碎片的剥落处,透过生活厚重的尘埃,久久地折射着生命的灼灼华光……

1.文章标题“躺在童谣里的纺车”中“童谣”有什么含义?

2.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品析文中第3段中划线的句子。

细数着时间的串串念珠,描摹着年华流水般的步履,不谙世事的我开始在祖母温暖的怀抱中快乐地成长。

3.第4段中的“音乐盒”包括哪些动听的声音?

4.阅读第⑧段,作者说自己像“候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请以“__________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