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卷二语文试卷
一、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就要yáo yè多姿;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河,那就要荡出点点lián yī。璀璨的生命juān kè着成长的痕迹:成功与失败,辉煌与A(沉沦/沉浮)。不必感叹生命旅途的坎坷,所以生命会因此而厚重。回首已成往事,我更期待明天,即使那是一个太阳不再升起的早晨。生命有限,生活多彩。生命还很长,我们还年轻。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江岸中学以“让爱远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围绕活动主题,为学校电子屏幕拟写一则醒目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通道德模范,被誉为南通公交“活雷锋”的89路驾驶员潘锡荣的事迹感人至深,学生会准备5月8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让爱远行”的交流活动,特邀请他做一次讲座。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爱心永恒。请从下面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请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其“爱”的行为。

《水浒传    》《朝花夕拾》     《汤姆·索亚历险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在康河的柔波里, 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6)习近平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引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党员干部要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此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几种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至少两种)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信然:确实这样。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为信然_______             (2)将军宜枉驾顾之_________

(3)亮耕陇亩        _______  (4)凡三往   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甲乙两文中写到了诸葛亮与先帝交往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B】书房,又称家庭工作室,是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特别是从事文教、科技、艺术工作的人必备的活动空间。书房,是人们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再次回到办公环境的一个场所。因此,它既是办公室的延伸,又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书房的双重性使其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百度百科

【C】

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

韩晗

①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助力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②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曾是无数名士的桃花源,而宁波范氏家族的“天一阁”则以规模宏大与海量藏书著称,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收藏了中国最顶级的书画珍品……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③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④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濂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

⑤当然,这还不算。文房四宝自不必说,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并且,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⑥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⑦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它们以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⑧前述三种书房,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与民间书房大不相同。这类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的书房,除了藏书、读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字画,另一个就是谈论国事。

⑨乾隆帝有个书房,叫“三希堂”,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位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是为乾隆皇帝的上书房之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论国事的场所,因此三希堂与其母体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一道,成为中式生活美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崇高之美。

1.请分别概括材料【A】【C】的主要内容。

2.阅读【B】【C】,思考由古至今书房功能有什么变化。

3.请分析材料【C】第(3)段画线句在本段中的作用?

4.阅读材料【C】,回答问题:

(1) “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一句中的“最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第39 段,说明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杭州巷10号

夏 阳

(1)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2)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3)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4)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5)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6)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7)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8)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9)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10)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11)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我沮丧地摇了摇头。主任皱了皱眉。很显然,我这个刚被招聘进来的大学生第一天的工作,让他很不满意。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12)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13)主任沉默不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1期,有删改。)

1.请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填空。

为了拆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解杭州巷→任务未完成,______________

2.小说第(2)自然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根据小说(4)-(7)段,分条概述老太太是怎样的人。

4.赏析第(9)段的画线句子。

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5.第(11)段画线句写城市规划蓝图,有什么深意?

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六、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张透明的画纸,等你去描绘,任你去着色。用真诚浇灌情谊,用智慧奉献才能,用汗水换回成功……这样的青春才会呈现出各种光艳美丽的色彩。

请根据自己的成长体悟,以“为青春着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