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新乡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簌(sù)      罚(chěng)      躇(chóu)      托(zhǔ)

B. (chén)    宫(wéi)        狭(yì)        却(xiè)

C. 噪(guō)     肺(fǔ)         穿(záo)       带(qì)

D. 弄(shì)     徘(huái)       刀(chāo)      仆(y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苦心孤诣     情郁于衷      剑拔弩张      不拘小节

B. 拈轻怕重     如释重负      因地制宜      涛涛不绝

C. 髀肉复生     投机取巧      死心塌地      嗤之以鼻

D. 面面厮觑     不省人事      侍才放旷      地灵人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D.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③⑥①④⑤②    C. ⑤③④②⑥①    D. ①④③②⑥⑤

 

二、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句默写。

(1)舂谷持作饭,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诉衷情》)

(4)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5)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享单车”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材料一:北京受损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工人“修不过来”。除了爆胎,车胎亏气等一般故障外,更多的则是号牌被刮花,座椅、车锁及脚蹬丢失,甚至还有车轮丢失或整车损毁等人为损毁的情况。(新华网)

材料二:共享单车在郑州尴尬了,输给大爷大妈。从最近几天开始,郑州也有了ofo共享单车,不过在大爷大妈的面前,共享单车着实有点尴尬。网友@张木头1108爆料称,ofo小黄车在郑州已经变了味,郑州满大街的大爷大妈圈块地都说是自己的地点,看管自行车都要收费,不管你是什么共享单车还是私人自行车。每次去推小黄车的时候,都要先拿一块钱给他们,不然不让用。(ZOL新闻中心)

材料三:河南郑州郑东新区农业东路与地秀街交叉口附近,一处空旷且长满荒草的院子里,杂乱地堆放着数百辆共享单车,歪倒叠起有一米多高,从院子入口的铁门处一直向里延伸10多米远,其中多数为小绿车和部分ofo小黄车。虽然部分车辆身上蒙了灰尘,但车身依旧崭新,空地俨然成了“单车坟场”。值班人员称,因为这些单车占道,才被办事处扣下了。(河南商报)

(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从中归纳“共享单车”在推广使用中存在哪些问题。(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的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针对“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父爱如海  

马云

①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杭州一户普通人家。从小学到中学,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条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父亲为此帮我转过三次学。

②当时,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为了陶冶我的情操,在我们兄妹中,他带我看戏最多。但我对吴侬软语似的唱腔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对武生们在台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开始痴迷武术,学起散打和太极拳来。

③记得母亲曾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小云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没用。”但父亲回复母亲的话让我至今印记深刻,他说:“那我就当一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④我后来能够学好外语,并且把这一学习兴趣与以后的工作、事业很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感谢父亲给予我的耐心和宽厚的鼓励。记得8岁时的一天,老爸因为我的调皮骂了我,我很生气,就用从小伙伴那学来的几句英语还口,我爸听不懂,但是发现我是在说外语时,他忽然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痛快!”他的这句话成为我日后学好外语的莫大动力,对于英语学习可以说越学越带劲。

⑤父亲发现我对英语有兴趣后,从8岁那年,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上找老外聊天儿。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也越来越带劲。从13岁起,我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从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常,唯有英语,真的成为我的闪光点,我几乎包揽了大小英语考试的第一名。但这个唯一的闪光点无法遮掩我严重偏科的事实,第一次高考,我语文成绩全年级第一,数学是倒数第一。

⑥高考落榜后,我决定出去打工,到一家宾馆应聘保安。结果,因为个儿矮被淘汰。那时,我的心几乎被各种打击敲碎了。父亲见我意志越来越消沉,悄悄找了关系,让我替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沉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每月30.5元的工资让我渐渐麻痹,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父亲却像一把铁锹,有一次开始铲凿我的痛处,记得他问我:“你每天骑20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累,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父亲的激励,让我下了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结果金榜题名的美好结局依然没有出现。

⑦再复习一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决定,是我自己下的,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我的人,还为我请了一名杭州市的数学特级教师。结果第三次参加高考时,我的数学考了79分,但依然离本科上线差5分。或许是我们父子俩的执著感动了上苍,当年杭州师范学院本科未招满,我终于跌跌撞撞读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英语专业。

⑧能够学到我的长项专业,让我的大学生活如鱼得水,点亮了我的人生。

⑨20多年的人生里,我的生活仿佛是“芝麻开门”的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没有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父亲几十年的爱,一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动因———挖掘我的兴趣,促成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把其变成我的特长,最后让它成为助力我人生的潜能。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2期

1.本文写了父亲在“我”成长过程中为“我”做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2.细读第⑥段划横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⑨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在“诗和远方”中涵养文脉

①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在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持续霸屏朋友圈。“有多久时间,没有提起笔来好好写一封信了?”节目甚至不断激发起观众提笔写信的冲动。

②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这段时间,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捕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自来水”。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传统的文化形式,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

③见字如面,睹物相思。有人说,感情波动不分孰优孰劣,再笨拙的一支笔,即使写出内心万一,也足够令人感动。确实,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那份最纯粹的情感。就拿写信来说,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诚。而字迹又往往能印刻下书写人的性情,古人甚至有“尺牍书疏,千里面目”的说法,见信如晤,读信之人见字便能捕捉对方写信时的表情。字如其人,不加掩饰地将自己完整地展现在对方面前,正是这种纯粹和真诚,更令人神往。我们会被画家黄永玉给曹禺写的信所感动,恐怕就是“心在树上,你摘就是”的直白。而歌手蔡琴写下的“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让人直叹“看哭了”,也正在于其真挚的感情。

④如果说,信件是人们内心的琴弦,那么,声音就是撩动琴弦的拨片。正如《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所言,“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当普通夫妇对念起朱生豪的情诗,“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我们很难说不感动于斯。“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这样的评价,也足以道出这几档文化节目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在于怀旧,而在于真情实感。

⑤饱含书卷气,是这几档综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经有人问道,“为什么要学习古代诗词?”一个得到最多人点赞的答案是这样回答的: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呀,好多鸟。”更重要的是,随气质改变的,还有人的精神生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滋养心灵,扩展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而这,恐怕正是“综艺清流”走红的另一个原因。

⑥很难说,这几档节目受到热捧,就意味着综艺节目的格局就此改变。但这至少证明,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只不过,传承文脉也需要大众传播的载体。“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价值,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会期待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启发和依据”。《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的总结,大概也是人们内心的呼唤吧。

《人民日报》(2017年02月24日05 版)

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第②--⑤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人生若只是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

材料二:当96岁高龄地翻译家许渊冲说到动情处,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时,我们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

4.结合上文,概括《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等“综艺清流”被观众热捧的原因。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弗敢________         (2)神弗_________

(3)小大之________         (4)望其旗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让我不再孤单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北风和太阳为谁的力量大而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