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海市shèn______楼   ②剑拔nǔ_____张    

③秀qí_____         ④强guō_____不舍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5)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7)《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野有麦场:回头看       真不知马也:难道          之不以其道:驱使

B. 其一坐于前:像狗一样   非宁静无以远:实现        颠:本来

C. 遂反流逆上:顺流而下   无案牍之形:使……劳累   不可得:竟然

D. 数小舟:划船           意甚:空闲                如其言:按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怕报复,他那坦荡如砥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B. 在学习上,他虚心好学,见异思迁,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你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表演,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请相信,德高望重的评委们是不会“有眼不识金镶玉”的。

D. 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的人影,一齐向她袭来,使他感到恐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 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河中石兽》作者纪昀,清代文学家,是《四库全书》总纂官,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B. 《渔家傲 秋思》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岳阳楼记》

C. 《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D. 《狼》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把自己身上带的五两银子都拿了出来,史进也拿出了十两银子,而李忠却只“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达嫌他“不爽利”,干脆不要他的银子,丢还与他。

B. 《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是打虎景阳冈、大闹飞云浦、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C. 林冲在野猪林被救后,来到柴进庄上,受到了柴进的优待,后与洪教头比武取胜。

D. 李逵因放走活鱼,被浪里白条张顺淹得半死。宋江叫戴宗拿出张横的书信,喝住张顺,救了李逵。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题文)阅读《水浒传》,完成下列题目。

A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B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A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B道:“我来帮你厮打!”A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一时间无礼。A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A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B道:“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文中的A、B分别是《水浒传》中的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另一个与A有关的典型故事名称。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体会“江山此夜寒”一句中“寒”字的含义。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⑧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关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亘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请简要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⑧自然段加横线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4.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翻开书本,曾以为只是纸和墨的结合,细细品读,却看到了众生万象;步入自然,曾以为只是花和草的融合,慢慢欣赏,却尝到了人生百味;涉足尘世,曾以为只是人和事的组合,默默体会,却悟到了善恶美丑……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浅显的表面,蕴藏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领悟。

请以“我终于读懂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3)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