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书写工整、美观)

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的田畴里,一条小溪wān yán______)(______曲折,缓缓流淌,岸边春风hé xù______)(______,绿柳含烟,漫天飞着绵绵的柳絮。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B. 绿色,是泰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生态底色”;生态,是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民生福利。

C. “全球最顶级面试”即将拉开帷幕,究竟谁能当选联合国新的秘书长还是一个谜?

D.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不了解历史的人,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和平社区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B. 在刚刚结束的体育考试中,考生长跑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锻炼所造成的。

C. 关于南海问题,令西方七国非常头疼,他们对华立场分歧明显,莫衷一是。

D.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直指美国插手东南亚问题的本质。

 

三、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__,十日寒之。

(2)耳闻不如目见,__________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

(4)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5)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6)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7)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揭示守城将士内心苦闷、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1)“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是      时杰出小说家      所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请你说说“双用连环计”的具体所指。

(2)下列对《水浒传》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被金圣叹称为“上上人物”的林冲一再妥协退让,在火烧草料场后才奋起反抗,上了梁山。当晁盖等投奔梁山遭拒后,他火并王伦,扶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奠定了梁山英雄事业的基础。

B.当梁山遭遇难题时,入云龙公孙胜屡次出手,如斗法破高廉,芒砀山降魔,作法捉张清。

C.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的不幸遭遇都和高俅有关,后来他们双双在二龙山落草。

D.许多梁山好汉行事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杀人后曾在墙上题下自己姓名的有武松和张顺。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初二年级组开展了“狼”专题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春晖文学社社长的你积极参与其中。

【成语积累】

(1)活动中,小王搜集到两幅图片,可他却猜不出与图相关的狼的成语,你能告诉他吗?

【通知纠错】

(2)针对是否应该护狼,文学社决定举行一次辩论赛。小华以文学社名义拟写了一则通知,通知中有两处不妥,请指出。

通知

校文学社定于12日下午两点举行关于是否应该护狼的辩论赛,希望文学社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2018年1月11日

【口语交际】

(3)因为第二天有英语考试,文学社成员宋黎向你请假,希望留在教室里复习,不去观看辩论赛。你该如何拒绝他,才能使他心悦诚服?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快阁

[北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痴儿:呆子,指自己。②佳人:知心朋友。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首诗人称自己是“痴儿”,带有自嘲的意思;“倚晚晴”,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之中。

B. 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写到了“落木”“江”这样相同的景物,因此表达的意境完全相同。

C. 诗人在颈联中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表示喜爱,白眼表示不快。

D. 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2.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历来被誉为千古佳句,请赏析它的妙处。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永嘉中,有天竺胡人,来渡江南。其人有数术,所在人士聚观。

其续断,取绢布,与人各执一头,对翦,中断之。已而取两断合,视绢布,还连续无异故体。时人多疑以为幻,阴乃试之,真断绢也。

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糖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因就爇取以炊,则火也。又取书纸及绳缕之属投火中,众共视之,见其烧爇了尽乃拨灰中,举而出之,故向物也。

(选自干宝《搜神记·卷二》)

【注释】①永嘉: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②天竺:古印度的别称。胡人:泛指外国人。③术:魔术。④翦:同“剪”。⑤黍糖:黍制成的糖,饴糖一类。⑥爇(ruò):点燃。⑦了尽:尽了,完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与人各一头________

(2)还连续无异________

(3)乃试之________

(4)故物也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因就爇取

A.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三峡》)

B. 乃悟前狼假寐,盖诱敌。(《狼》)

C. 策之不其道。(《马说》)

D. 船载入。(《黔之驴》)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标两处)

时 人 多 疑 以 为 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又取书纸及绳缕之属投火中。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5.请说说文中画线句与《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相同的表达效果。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呆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说说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

3.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4.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名人墙

王伟华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有病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

(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故事情节。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______→哥②______,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______,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1)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2)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4.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是(    )

A. 本文哥哥心地善良,慷慨无私,勇于担当,倍受村民敬重。而弟弟爱慕虚荣,不为乡亲办实事。

B. 文中叙述哥哥和弟弟的不同做法,形成了对比,更凸显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更具有讽刺意味。

C.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记叙了哥哥造桥,弟弟不为乡亲办实事,却入选“名人墙”的故事。

D. 文中着力描写了新建的桥的美观和实用,侧面体现了哥哥的不图名利、心地善良。

5.阅读本文句子和链接文字,分析它们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及作用的不同点。

本文: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

链接: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孔乙己》)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真实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5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