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一、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6)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7)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8)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寄托在字里行间,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10)《〈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书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不耻下问”“杞人忧天”等。

B. 曹操是我国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苍凉著称,《观沧海》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C. 《春》和《济南的冬天》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和老舍。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三、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不必为童年的渐行渐远而茫然若失,初中生活是我们全新的开始。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然而至,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而逝。清冷的早晨里我们遨游书海,zào(   )动的青春中我们释放激情。我们走过“雨的四季”,在“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步”,仰望“天上的街市”,沉浸在“秋天的怀念”之中。我们闻着文字间流淌的墨香,吟唱琅琅的书声,酝酿青春最芬芳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然       zào_______

(2)解释文段中加下划线词语“茫然若失”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节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 ②请:请教。 ③关尹子:即尹喜,曾任函谷关令,擅长射箭。 ④弗:不。 ⑤退:回去。 ⑥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⑦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乎   说:__________            (2)可以师矣   为:__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__________    (4)退而之   习:__________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却,表示转折)不愠,不亦君子(有修养的人)乎?

B. 吾日(三次)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相信)乎?

C. (旧的,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可以(做)师矣。

D. (单单,仅)射也,为国与身亦(都,都是)如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从列子这一角度来看,同甲文第⑤段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是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一句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

B. 第①段记叙了冬天百草园里的三件趣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C. 第③段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 闰土父亲的话启迪作者遇事要沉着镇定,所以作者难以忘怀。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捕鸟的?第①段中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表达了作者告别百草园时怎样的复杂心情?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一对父女的风景

①候车室一角的长椅上,坐着三个人:我、一个女孩、一个男人。

②“爸,回去吧,农忙时节里分秒珍贵,昨天因为排队买票,您都耽误一天了。”女孩成熟的语气与她娇滴滴的学生打扮极不相称。

③“不碍事,爸爸就想学学电视里,当列车开始启动的时候,我朝你拼命挥手。以后你妈妈想你了,我就描述给她听,她就不会那么难过了。”男人的回答让我心头闪过一丝酸楚,他可能不会想到,回味里多了些情节,更会加重思恋的煎熬。

④女孩从身旁的包里拿出面包,递给父亲。男人说:“爸爸不饿。”

⑤女孩撅起小嘴,说:“在我上车之前,您不吃完,我就不走了。”

⑥男人忙说:“爸爸不喜欢吃面包,我去外面买馒头。”

⑦“我去买。”女孩说完,起身小跑着而去。

⑧女孩并没有买馒头回来,而是带回一只香气四溢的鸡腿。男人怔怔地看着女儿,喃喃自语道:“我还是吃面包吧。”

⑨女孩微微笑着,说:“爸,我吃油腻的东西容易晕车,我想您一定不希望我那样吧。”

⑩男人略略迟疑一下说:“那爸爸去给你买晕车药。”女孩无奈地说:“爸,我们一人吃一半,可以了吧。”

⑾“好。”男人软软的口气表明,他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来让女儿吃鸡腿,他吃面包。“爸,暑假我就不回来了,我去做家教,我的好多同学都出去做家教,做得好的话,足够在学校里的一切开销呢。”女孩脸上的笑容明朗澄澈。

⑿男人说:“够不够用不要紧,千万别累着,对脾气不好的主人,千万不要去他家做。”女孩轻轻“嗯”一声,将手中的矿泉水递给父亲。男人接过矿泉水,没有喝,说:“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外面,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在农村,父母是农民……”“这有……”女孩急着打断父亲的话,却只说了两个字,便哽咽难语。

⒀男人也急忙跳转话头,说:“爸爸给你买的笔记本电脑,如果不小心遇着坏人被抢了,你千万别反抗,更不要去追,爸爸再汇钱给你买一个新的。”女孩一头扑进父亲怀里,任由泪水汹涌而出,泣不成声。男人紧紧抱住女儿,黑瘦的脸上,写满疑惑与惊慌,他很难理解,女儿怎会如此伤心。

⒁我这次即将要去游玩的地方,是一个我早就梦寐以求的风景名胜区,不管是从游玩回来的人口中描述,还是从网上看资料,那地方都是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而此刻我的心里明白,不管那里是世外桃源,还是人间天堂,我旁边的这对父女,将是我这次旅行中看到的最美风景。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全文内容可知,小女孩即将外出求学,而她家境贫寒,因此打算在暑假期间通过去做家教来挣取生活费用。

B. 从第⑤段女孩撅起小嘴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因为父亲不吃她的面包而十分生气。

C. 从第⑨段女孩以“吃油腻的东西容易晕车”为借口劝父亲吃鸡腿,可看出女儿的孝心。

D. 从第⒀段男人急忙跳转话头,可见父亲不愿见女儿伤心,在他心中女儿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2.父亲说他不喜欢吃面包,要去外面买馒头,而女儿却帮他买回一个鸡腿,这是为什么呢?从这里可看出女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请根据上下文内容,揣摩第⑿段画曲线句子中女孩说“这有……”时的心理,把女孩想说的内容补写出来。

4.写出你对文章第⒁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而此刻我的心里明白,不管那里是世外桃源,还是人间天堂,我旁边的这对父女,将是我这次旅行中看到的最美风景。

5.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出台的一系列举措,表明“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材料二】右边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当前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材料三】近期,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

阅读内容

消遣类

学习类

时尚娱乐

玄幻武侠

写作范文

文学经典

关注率

41.1%

39.5%

10.4%

9.0%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当前中学生怎样的阅读现状?

3.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的建议。

 

七、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和认识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值得珍惜的东西。

请以“我懂得了珍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明确;符合文体;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5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