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赣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jiù)      天骄      褓(qiáng)      原弛蜡象

B. (shǔn)     扶掖      恣(suī)      强聒不舍

C. (wǎng)       嬉闹      (jù)         黎明百姓

D. 然(è)           鄙夷      (zhàn)      廓然无累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海峡两岸各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和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

B. 宋朝时,有人攻击王安石,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这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

C.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都是不二法门

D. 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会如帆得风如鱼得水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大众网记者从南昌市旅游局获悉,南昌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C. 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 中国政府今年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6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皿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 ④③①⑤②    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①③②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A. 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 “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C. 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 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晏殊(宋)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词的上片是写酒醉以后的浓睡,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

B. “初”“易”二字,让人觉得词人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

C. 下片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状态如何呢?他直接表明心情悠闲,神态慵怠

D. 本词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寂寞的意境。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格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   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B. “细细””叶叶”两组叠词,用“细细”形容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以“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就在读者面前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显得很有次序。

C. “双燕欲归”,为下句“银屏昨夜微寒”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了,这个景象使词人想到昨夜醉后独自一个人,一种凄凉情绪,落寞情怀,不禁油然而生。

D. 因节序更替、岁月流逝而引发的一丝闲愁,使这首词里,弥漫着萧瑟伤感的悲秋情绪。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①,因忆弟潜盛言②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渊慨然曰:“事亟矣,奈何?”登曰:“亟呼诸将共议。”众至,欢跃曰:“景宋在此。”渊曰:“汝辈欲西门出,景宋欲从方城,如何?”众曰:“惟命!”登至沙市,椎牛酾酒③,得七千人,誓曰:“登与诸将义同骨肉,今日之事,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诸将有一不用命,登有制札④在,不敢也。”众股栗听命,立奇功于沮河。开庆元年,登提兵援蜀,约日合战。夜分,登经理⑤军事,忽绝倒,五脏出血。幕客唐舜申至,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

                                      (节选自《宋史·王登传》)

【注】亟:紧急。盛言:很推崇。 椎牛酾酒:宰牛斟酒。制札:制置使令牌。经理:料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与诸将 /义同骨肉    B. /与诸将义同骨肉

C. 登与诸将义 /同骨肉    D. 登与诸将义同 /骨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敢____________       ②俄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因忆弟潜盛言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王登到军情紧急的边境时,众人对他的态度如何?

5.文中“登经理军事,忽绝倒,五脏出血”“ 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这两句话,让你联想到了哪个成语?

 

四、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载不动许多愁。

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笑东邻女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虽经摧残,仍坚贞不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

阿 慧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⑾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姐妹被蛇追赶

((1)

((2)

用细土抚慰伤痛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4.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5.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请列举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唐雎” 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下面材料,网络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女子的行为扰乱了哨兵的正常执勤。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5月2日下午,在西安兵马俑一号坑入口处发生了女游客为站岗武警战士擦汗的一幕,恰好被秦陵博物院工作人员拍了下来。秦陵博物院工作人员张天柱说“礼宾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动的,更不能给自己擦汗。那位女子只是今年五一最美女游客,我们为她点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写作

你可曾记得,那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番举动、一件小事……平凡细微,可却在你心底的最柔软处,落下了丝丝暖意。 请以“落在心底的暖”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书写工整、规范。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