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张怀瓘讲究书法的神采、风韵、意境,下图是他的书法的内容,请在下面的方格中书写张怀瓘这幅书法内容,体会其中的内涵美。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3)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6)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iè) 残(huán)乱(wěn) 乾(kūn)

B. 背影(bèi) 妒(jí)  怅(wǎng)邪(suì)

C. 跚(pán) 制(è)   息(qī)  默(qiè)

D. 唐(tuí) 耀(xuàn)意(sì)  俯(kān)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藉  踌躇  缅甸  触目伤怀

B. 陷井  琐屑  八卦  熙熙攘攘

C. 蓠笆  簌簌  际遇  夷为平地

D. 扳尖  星辰  洗涤  夙未谋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些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高崖生木,岩上落花,错落掩映,俯仰生姿,都可成为美景。

B. 平庸者有时看不见山,攀登者永远胸中有丘壑

C. 他由于长途跋涉地走了一千米路,早已疲惫不堪了。

D. 桃花开了,前来人工湖畔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县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C.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

  青春如花似火,热情奔放。浸润在书页墨香中的青春更美丽动人:如果说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书便是风景中最美的一缕光,它使青春的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青春是一叶轻捷的扁舟,书便是扁舟中导航的一支橹,它让青春的航线变得清晰和明确。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

毫无疑问,黄翅飞蝗泥蜂在杀死蟋蟀时使出了它的看家本领,因此十分有必要看看它凶杀猎物的过程。在观察节腹泥蜂时,我进行了很多尝试,并且让我受益匪浅,所以我将在节腹泥蜂身上采用的卓有成效的方法,运用到了黄翅飞蝗泥蜂的身上。

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的《昆虫记》,这部书被誉“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探源溯流

①汉字意趣盎然,“水”,      写作,小篆写作。《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          。②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          ”;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          ”。

(2)望穿“清”水

材料一: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Ⅳ-Ⅴ类水质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

材料二: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甲)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 _____    (2)其筋骨 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_____(4)非愈病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茶”

李国文

①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虽然排在末尾,却是一门最有讲究、最有情趣、最有文化、最给人启迪的学问。

②饮茶的要义,就是通过有一定温度的白水,将茶叶中的精华析解出来。这个过程,今人曰冲,古人曰煎,做法不同,道理是相似的。宋代苏轼有一首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写出了茶与水、火与水的关系。据传唐宰相李德裕,曾托去江南的朋友舀回长江之水,供他煎茶,此人疏忽了,船已渡江,方想起汲水事,只好临时于江边舀了两罐捎回长安。李德裕煎出茶来一品,便说,你取的非中段中流之水吧?不要瞒我。可见唐代文人饮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

③为什么呢?因为好水还要配以“活火”,才能真正煎出好茶。水加热时释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地便像鱼眼大小。古人认为,沏茶的水若是滚过了头,也就是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沸腾而逸出,水便“老”了,用这样的水,煎出来的茶,在口味上就要差一点了。所以需特别讲究“火候”。东坡诗“贵从活火发新泉”中的“活火”,就是要不停地用扇子扇,使炭火得到充分燃烧,使水沸腾出“鱼目”则止,这样煎出的茶,才让人饮后神情气爽。

④茶不仅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还给世人增添了许多情趣。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据《梦粱录》里记载,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茶肆、茶楼、茶坊、茶担,遍布全市,饮之外,有吃,吃之外,有乐,是广大民众的消闲去处。而苏东坡题为《惠山烹小龙团》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小团月”,则是专供宫廷饮用的龙团茶饼,属于极品的贵族饮料了。欧阳修《归田录》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余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团茶分大小,小者贵重于大者,所以,有此口福的苏东坡,情不自禁咏诗记事,记叙他的这次高级消费了。

今人泡茶,谁都会的,用烧开的水往杯子里或茶壶里一冲,就行了。古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虽是繁琐,但也显得精致些,高雅些。我国至今还保留着饮茶风俗的,有闽粤一带的潮汕功夫茶,还有北京地区的盖碗茶等。有些少数民族也沿用着古老的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等。各地时常举办的茶艺表演,成为当地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⑥茶是有品格的,它的味道不十分浓烈,也不过于绵软。喜清新、倡自然、求本色、好自如的茶道,恐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呢!

(摘自《今晚报》,有删改)

1.本文针对“茶”,主要说明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2.文章第②段讲述唐代宰相李德裕的故事,有何作用?

3.文中划线句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我们为什么应推崇饮茶。

材料一:茶叶是我国的“国饮”。据说古老的华夏族早在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和周朝开国功臣周公时,就把茶叶当作药物饮用了。到南北朝时,茶树已在南北各地种植。唐朝时饮茶成风。到南宋时,《梦梁录》中更说道:“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很快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日常饮料。

材料二:茶叶和茶饮成为我国各种文艺作品的常见主题,无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与茶有着不解之缘。战国大诗人屈原曾在自己作品里提到“茶茗”。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有关茶的诗,李白一首敬亭山饮茶诗云:“茗生此山石,玉泉流不歇。”杜甫有诗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写茶文化雅事最多的算是《红楼梦》,栊翠庵女尼妙玉请宝玉、黛玉、宝钗吃“体己”茶,诗人觉得雅性十足。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科普知识】:

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霾是大量PM2.5等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10公里的普遍空气混浊现象。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碳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矿物颗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各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复循环,会诱发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肥胖、免疫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的源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市区扬尘的大量排放、农村露天焚烧秸秆、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等等。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又加重了污染程度。

【资料链接】

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诞生于英国,但它的出台却是以极为昂贵的生命代价换取的。1952年12月,潮湿有雾的空气停滞在伦敦城上空,工厂和住户烟囱排放出的大量烟尘废物不断在大气中积聚,浓厚的烟雾在全城弥漫多日不散,最终导致两个月内,12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治理空气污染需要全民参与,最重要的是立法。我会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将投票结果提交人大和政府,呼吁立法《空气清洁法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短短32个小时,在参与调查的3.17万网友中,有3.13万人支持立法,占98.8%。

【治理措施】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某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在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大力整治工业污染,尤其是重点企业因乱排滥放造成的污染;开展环保部门综合督查试点工作,建立环保监管长效机制。自2015年5月1日起,全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2015年6月,又启动了省级生态城市的创建工作。

1.为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假如你是环保部门综合督查组的一员,遇到一位农民老大爷正准备焚烧秸秆,你将怎么劝说他?

3.我的环境日益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曾经的蓝天白云,瞬间被雾霾包围。我们近在咫尺却看不见彼此。我建议大家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请你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倡议书,不少于200字。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教室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第一个是捧着书走过去的,第二个是唱着歌走过去的,第三个是笑着走过去的,然后越来越五花八门:跳着走的,侧着走的,斜着走的,摔跤了爬起来走的……最后,每位同学都愉快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奖赏。其实,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有别样的收获。

请以《经历是一种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