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东莞市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___________的轻云。

(2)希望看到一个美髯公,集尊贵、xuān 'áng_________、伟岸、天才于一身。

(3)他chù mù shāng huái ____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

(4)或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__________,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生平多阅历。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A.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B.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C.驴友,一个活跃在名山大川或人迹罕至地带的特殊人群,他们是具有冒险精神的背包客,是专业的野外生存达人,更是旅行者中的权力派。

D.秋天来了犯秋困。这不,数学老师才讲一道题,我就心会神凝,一会儿就进入梦乡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夏天的包头南海子,芦苇丛生,绿柳拂岸,白帆点点,鸟语花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季节。

B. —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因此,每个中学生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

C.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D. 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初中生活,如一条奔腾的小溪,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古文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而”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而“用法一样,都是表示“并列”。

C.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文阅读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而往

B. 天子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已而细柳军 之虚所卖

D. 其将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说明文阅读

肥胖元凶:糖分or脂肪?

加里·陶布斯

①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世卫组织认为,肥胖及超重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简单地讲,就是这些人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按照这个解释,人体任何多余的热量,不管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最终都会转化为体重。因此,肥胖的解决方法说到底还是——少吃,多运动。

②另一种激素假说则将焦点集中在脂肪细胞的生理调节机制上。他们认为,体重上升的根源在于,日常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让体内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谷类食物的摄入使得血糖(葡萄糖)浓度上升,激活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还会发出信号,使脂肪细胞停止向机体供能,并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过去20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假说的观点或许是正确的。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不仅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甚至也是心脏病乃至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所以,通过严格的实验,弄清楚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③由于此类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准确找出诱发肥胖的环境因素,因此,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但是,肥胖的产生过程往往需要数十年,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往往很少,很难检测得到。所以NuSI机构的研究人员逆向思考,打算第一步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同假说,这样得出结论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短很多。

④在整个实验期间,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将会受到“严格监控”,各种实验设备会精确检测他们摄入的热量,以及消耗的能量。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受试者得到的食物类似当今美国人的日常饮食——由50%的碳水化合物、35%的脂肪以及15%的蛋白质构成。而在第二阶段,食物所含热量不会改变,但食物结构则会完全不同。调整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非常低——仅有5%,而且是肉类、鱼类、家禽类、蛋类、奶酪、动植物油以及绿色蔬菜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比重仍占热量摄入的15%。至于剩下80%的热量,则都由以上日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来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测试上述饮食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维持,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受试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⑤这个实验创造了非常理想的环境,可以很好地检验出哪一个肥胖假说是正确的。如果能量失衡假说成立,这些受试者在实验结束时体重将不会变化,因为他们摄入和消耗的热量始终会相互抵消。如此的话,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将从理论上被证明,肥胖确实和摄入的热量直接相关,不管热量是来自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是蛋白质,效果是一样的。如果食物结构会影响脂肪积聚,那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受限的情况下,受试者体重和脂肪量都会下降,这将是对激素假说的强力支持,说明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与脂肪或蛋白质相比,碳水化合物更易使人发胖。

1.下列关于“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的可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导致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

B. 脂肪细胞在胰岛素的信息干扰之下,停止向机体供能,并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

C. 血糖浓度上升使得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

D. 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多余热量,转化成了体重。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肥胖的解决方法,世卫组织和激素假说完全不同,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B. 和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相比,弄清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的实验并非是最理想的情况。

C.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受试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很低,且都由肉鱼禽蛋、绿色蔬菜、动植物油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

D. 将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弄清楚,不仅有利于治疗肥胖,还能增加人们对于心脏病和癌症发病机制的了解。

3.刘水身高172,体重千克,半年前,他开始减肥,现在体重已减到76千克。很多人问他有什么减肥心得,他说,除了进食量有所减少和适当的运动外,他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吃苹果、绿色蔬菜、牛肉和水煮蛋。结合上文,你能说说刘明减肥成功的主要原因吗?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文学类文本阅读

冬夜 (作者:何君华)

(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10)娘说:“儿,回来吧。”

(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12)娘说:“儿,回来吧。”

(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16)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17)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18)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19)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

(20)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3)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

1.根据故事情节,以徐刚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主要事件

半路

除夕夜回家的路上,车坏了,徐刚徒步冒雪回家。

青石桥头

家里

 

 

2.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

②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4.徐刚反复向娘叙说自己在外的遭遇,但“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这是真的吗?谈谈你的理解。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请把“那天,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