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阅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cǎi_______ ——在父亲shān _______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最后一课》中感受韩麦尔先生真zhì_______的爱国情,在《阳关雪》中跟随余秋雨去漫步古战场,在《阿里山纪行》中游览人迹罕zhì_______的原始森林……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全民健身,精彩七运》为主题的泰兴市第七届运动会11月4日在市体育馆开幕。

B. 明天参观杨根思纪念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C. “明天的课前演讲准备好了吗?”老师问。“嗯,准备好了。”

D. 山中人少树多,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法庭辩论时,他据理力争,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对方律师终于理屈词穷。

B. 他这个人就爱故弄玄虚,话说到节骨眼儿上就不往下说了。

C.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循循善诱,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D. 尽快摆脱病魔的折磨,是这个风烛残年的女孩最向往的事。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朝气蓬勃的少年热血沸腾的身躯里涌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王安石《登飞来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信(杜甫《望岳》)。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名著阅读。

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 文段中“即将出版的小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这部小说是保尔在母亲和妻子____________(人名)的帮助下,用生命写成的。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B.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肺炎和伤寒,医生已放弃了抢救一直昏迷的保尔,可保尔又一次死里逃生。

C.《生命的意义》这一节选,写了保尔在双目失明后,仍然坚持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逝去的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D.保尔所做的主要事情:打工——做电厂工人——被捕蹲监狱——被喜剧性释放——骑兵队征战——筑路——疗养院治病——双目失明写作。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汉字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魅力无穷,请参加下列与汉字相关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1)【趣解字义】仿造例子,从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进行趣解。

例1:恩——“因”为别人用“心”待你,所以要心怀感恩。

例2:愧——“心”中有“鬼”,自然会觉得惭愧。

备选汉字:  令   加   起   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字现状】下面是同学们对某地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书写情况的抽样调查统计:

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对上表的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3)【拟写对联】针对上表的结果分析,同学们准备用标语向广大学生发出倡议,现已拟出了下联“发扬传统文化”,请你补全上联与之对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发扬传统文化。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白居易的《春题湖上》,完成后面小题。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首句点明地点、季节,表明是鸟瞰西湖春日景色,概括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美好景象的感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C. 根据诗人所描绘的西湖春天的具体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记叙的是他白天游览西湖的所见所感。

D. 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

2.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式和所抒发的感情两个方面很是相似,请做作简要说明。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原谷谏父》,完成后面小题。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捐之_________________

负义也________________

③父不_________________

载祖归养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欲捐之

A. 久之,目似瞑(《狼》)

B.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D.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汝何以收此凶具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奇妙的唾液》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时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淀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1.唾液有哪些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④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罗伯特·斯特恩德利(美国)的《没有锁上的门》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1)在苏格兰南部的港城格拉斯哥,有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她最讨厌父母对她的管束,也不接受家里的宗教信仰。她对父母说:“我可不想要那个上帝,我烦死你们了,我要过自己的生活!”然后她就偷偷地离家出走了。

(2)她立志要当一个自立的女人,一个不受别人约束的人,可是没有多久她就认输了,因为她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根本找不到工作。本来回家去向父母认个错,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她是个特别倔强的孩子,宁死也不愿向父母低头。最终,穷困潦倒的她只得走上街头,最后走入歧途。

(3)时间转瞬即逝,10年过去了,姑娘的父亲在失去女儿的忧郁中死去了,母亲的头发在对女儿的思念中变白了,姑娘在那肮脏的环境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姑娘和家里完全没有联系,母亲却在家中耐心地等待着女儿的归来。一天,当母亲终于得知女儿的一丝线索时,她便来到了这个城市的贫困区,到一个个救助机构去寻找,仍然是音信全无。最后可怜的母亲向他们提了一个简单的要求:能把这张照片贴到布告栏上吗?这是母亲的照片,面带着慈祥的微笑,头发灰白。照片的下面有一行字:我像以前一样爱你,回家来吧。

(4)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一点消息……

(5)终于有一天,姑娘身无分文了,为了得到一顿免费的晚餐,她走进了一家救助机构。她懒洋洋地坐在桌前,跷着二郎腿,时不时地打量着周围。突然,她的视线在布告栏上停住了,她看着那张照片,心想:怎么那么像我妈妈呀?

(6)姑娘顾不得那刚刚摆出来的热气腾腾的饭菜,不由自主地走到布告栏前。她几乎僵在那里,“真的是妈妈!天啊,她的头发都白了。”当姑娘看清了照片底下的那行字时,她禁不住泪流满面。

(7)除了回家,她已别无选择。回家心切的姑娘连车票也买不起,30多公里的路程,她只能靠自己的双脚了。

(8)寂静的黑夜里,姑娘不停地走着,她一点也不害怕。她的眼前不停地浮现出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

(9)天蒙蒙亮时,她到了家门前,心头忽然一阵胆怯,不知该怎么做了。在门口犹豫了好一会儿,她才举起手去敲门,门却自己打开了。姑娘心里十分紧张:出了什么事?她赶紧冲进屋里,跑到母亲的床前,却发现母亲正安详地睡在床上。她禁不住摇醒母亲:“妈妈,妈妈,是我,我回来了。”

(10)母亲闻声醒来,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了好一阵子。之后,姑娘哽咽着说:“我看……门……开着,以为出了什么事……”

(11)母亲擦了擦泪水,笑着说:“什么事也没有,从你离开家的那天起,这门……从来就没有锁上过……”

(12)是的,父母亲永远为我们敞开着他们的心门……

1.根据选文内容,补全情节。

_______→走入歧途→身无分文→_______→泪流满面→________→敲门进屋→拥母痛哭。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她”是个性格倔强的姑娘,宁可穷困潦倒、流浪街头,也不愿意回家认错,接受父母的管教。

B. “我像以前一样爱你,回家来吧”,照片下面的那一行字,朴实无华,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女儿的包容、慈爱与苦苦期待。

C. 姑娘一个人走夜路,心里一点也不害怕,是因为她历经磨难,习以为常;到了家门前,心头反而胆怯,是因为她对以前的叛逆行为感到愧疚和自责。

D. 姑娘举手敲门时,门却自己打开了,她心里十分紧张,因为她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这表明她在心灵深处还是牵挂着母亲,牵挂着这个家。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说说你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她几乎在那里,“真的是妈妈!天啊,她的头发都白了。”

(2)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阅读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链接】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邹韬奋《我的母亲》节选)

文中(11)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描述的都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处文字在描写方法上有何异同,作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如果感伤花开花谢,只能忧思绵绵;如果沉溺于挫折痛苦,只能停步不前。看着前方吧!看着前方,我们才能起航品尝到果实挂满枝头的收获;才能体会到登高望远的喜悦……

请以“看着前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书写工整规范。⑶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