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留/当    周济济一堂    不子孙/惟妙惟

B. 夫/细    遒/疾风草    堂大笑/一而起

C. 使/参    车/头转向    风尘仆仆/前后继

D. /慰    果/金蝉脱    入史册/三年五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交头接耳    重峦叠嶂    盘曲嶙峋    坦荡如底

B. 自出新裁    无动于衷    摩肩接踵    潜滋暗长

C. 长途跋涉    一应具全    深恶痛疾    旁逸斜出

D. 不辍劳作    为富不仁    殚精竭虑    触目伤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一句的主干是: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B. “学校宣布将开展食品安全常识教育活动,用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句话没有语病。

C. 消息属于狭义的新闻,消息必须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

D. 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其中“惠顾”二字用在这里是合适的。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首先想到 (1)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2) ,这种最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之所以)称其为假根,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根株。

 

三、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默写

(1)《春望》中____________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

(2)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饮酒》中,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

(5)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

(6)日暮相关何处是?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名著阅读

    居住在草地里的,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口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1)这段文字出自____国作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其中的“△”处指的是他笔下的__  

(2)请根据选段说说《昆虫记》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根据新闻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自2017年1 2月20日起,铁路部门推出“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也就是说,坐火车可以累积积分换车票了。

    年满12周岁的自然人,通过12306网站(含手机APP)、车站专门窗口等铁路部门提供的渠道,在主动申请并完成身份认证后,可以成为“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

    铁路常旅客会员购买车票将获得相应乘车积分,积分按照其所购车票价进行累计(具体按照5倍于车票票面价格累计积分,即旅客购买100元车票获得积分500分)。积分首次达到10000分以上,即获得积分兑换资格,可用于兑换铁路部门指定车次的列车车票。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图是“‘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无法喊出的爸

    那次,我去外地出差。一上火车,我的座位上居然坐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男人,闭着双眼,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孩子已经熟睡了,脸上的表情安详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车厢内的嘈杂和喧闹而受到影响。

    列车就要开动了,我还站在拥挤的过道上。这时,从我身后挤来一位胖乎乎的女士,她低头看一下手里的车票,然后扯着男人嚷道:“起来,起来。我的座位。”男人被她一扯一嚷,赶紧揉揉眼睛,站了起来。对面座位上一中年人,也跟着站了起来,对男人说:“你抱着孩子坐吧。”说完,他伸伸懒腰,离开座位。我看到胖女士坐好了,她里面就是我的座位,我也赶紧坐好了。

    男人把怀里的孩子放平,让她睡在座位上,然后脱掉身上的外套,盖在孩子瘦弱的身子上。他站起来,甩甩胳膊,扭扭脖子,在过道上来回走动。

    男人隔一会就要回来看看孩子,并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大约一个小时后,孩子醒了。男人眼尖,很快抽身回来。孩子没有吭声,只用眼睛看着男人,又长又黑的睫毛眨巴眨巴的。男人什么也没有说,在行李架上扯下一个包,从包里掏出一桶大碗面。轻言细语地对孩子说:“我去接点开水啊!”孩子点点头笑了,还露出两颗洁白的门牙。这孩子长得挺可爱的,从她的笑容中我发现她是个小女孩,还是个哑女。

    很快,男人手捧一碗泡面回来了。哑女拿起筷子要吃,他小声地说:“烫。等会儿再吃。”哑女望着男人,停下了伸出来的手。大概是想着哑女饿了,男人用筷子挑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吹着气“噗、噗……”吹完,男人把筷子上的面,喂进了哑女的嘴里。哑女眼含笑意,张开嘴巴吃了起来……

    一会儿,哑女用手掐了掐男人的手。男人说:“吃饱了?”哑女微笑着点头。男人又说:“那我吃了?”哑女再次微笑着点头。男人用嘴唇靠近方便面的碗沿,三下五除二,“呼啦啦”一阵,把面吃完了。等他扔掉方便面碗筷回来时,哑女却坐立不安,焦急地用手抓看上衣。他抱起孩子,从过道走向厕所去了。

    哦,原来是哑女要上厕所。哑女的所需和所求,全都是靠眼神,传递给男人的。

    身边的胖女咕哝了一句:“一个男人带个哑巴还挺细的,也不知道哑巴娃的妈搞哪里去了。”

    对面座位上一个四川口音的中年女人说:“这娃子没妈。那女娃子是他在医院门口捡的。出生没几天,就被亲生父母扔掉了。他看见了,就抱回家自己养着。因为这个娃子,他快30岁了,还没有结婚。走到哪里打工,就把女娃带到哪里。”接着,中年女人告诉我说她是男人的工友,他养哑女的事情,工友们都劝过要他放弃,他坚决不干。

    “那他这是要去哪里呢?”胖女问。四川妇女应声回答:“他是四川人,要去武汉打工。”带着这样一个孩子咋打工呢?四川妇女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别人说武汉有家医院可以看这种病,他就决定去武汉打工。”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顿时一沉。一个农民工带着一个病孩子,一边打工一边寻医,其艰难可想而知。

    正说着,男人抱着哑女从过道慢慢走了回来。

    后来,有人推着车子卖水果。我买了两份西瓜,两份草莓。一份递给男人:“给孩子吃吧!”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男人笑了一下,用手挠了挠头顶,不好意思地说:“我姑娘她只爱吃泡面,从不吃这些……”

    他们父女委婉地拒绝了我的怜悯。

    下了火车后,我看着他背着一个大包,把哑女架在脖子上,她用双手环绕着抱住他的额头。我忍不住,跑前几步,踮起脚拉住哑女的手,在她粉嫩的脸上摸了一下。肩上的哑女回头冲着我笑了一下。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忽闪忽闪地,好像对我说:“您不用担心我,我有爸爸照顾。”

    我站在川流不息的出站口,望着那个黑不溜秋的男人瘦弱的背影,感慨万千:平凡的外表下面却隐藏这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

1.分析文章题目的妙处。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反复突出男人“黑不溜秋”的外貌,这样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男人用筷子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吹着气“噗、噗……”

(2)男人用嘴唇靠近方便面的碗沿,三下五除二,“呼啦啦”一阵,把面吃完了。

4.文中不厌其烦地写到一个“胖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会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 “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1.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2.“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3.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4.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辑屦: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②微与: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1.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    慢则不能励精

B. 居下之广居    居无何,上至

C. 焉得为大丈夫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D. 之曰     必敬必

2.将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请结合语段(甲)中的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语段(乙)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相矛盾。

 

八、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2.结尾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017年中考山东青岛卷)命题作文

题目: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