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èn)    酒(sì)     躇(chóu)   摩肩接(chǒng)

B. (lóu)     晒(bào)    形(jī )      无消息(yǎo)

C. (xū)      河(jiáo)    鲜(yú)       深痛疾(wù)

D. 味(xìng)    屑(suǒ)     制(è)      巧妙绝(lú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载    躁热    筋疲力尽    重峦叠障

B. 镌刻    操纵    油光可见    深不可彻

C. 题跋    狼藉    粗制滥造    无动于衷

D. 瀚林    窒息    为富不仁    俯仰生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支付宝”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 电影《战狼2》预告片中的部分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C.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 现在你不要去找他,他现在正在考研究生。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对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下定义 )

B. 阶砌两旁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举例子  )

C.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打比方 )

D.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球,试试筋骨,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摹状貌 )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3)中原乱,_________,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在作者 _______笔下,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____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一) 《背影》片段阅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

A.   斜  拉    B.   倾  拉

C.   倾  搀    D.    

2.作者着力刻画了父亲怎样一个“背影”?

3.全文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语段中出现的“背影”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开头点题,引起下文,略写。(第一次)_____

(2)对“背影”的动态进行补充,深化主题,略写。(第二次)_____

(3)集中刻画,把情节推向高潮,详写。(第三次)_____

(4)照应开头,引人回味,增加感情的深度。(第四次)_____

4.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当面临与父亲的一次较长久的离别时,你是否会流下眼泪。请结合文段简要表述原因。(字数不超过30字)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__被“教悔”→__________获“奖励”→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五、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请以“我想去              ”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题材广泛,思维灵活,顺理成章即可,如“看海、拉萨、埃及、旅行、草原、醉读、大唐,北宋、三国、认识李白,穿越历史”等。

写作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以记述为主,叙事清晰,故事引人,鼓励创新;

(3)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想象奇特,全文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