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根据语言环境,给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林中,那些散发着芳香、耀着金黄和玉红的果子,骄傲地被人们采走了。枝疏了,叶稀了。耐不住寂寞的风在林间弹bō秋的琴,演奏惆怅xiāo瑟的音乐。你,这枚青果,仍然庄重地挂在枝梢,甘受冷漠地继续生长着。为什么不尽快地成熟呢?

___________耀      琴 ___________

⑵弹bō__________      xiāo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文天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毛泽东)

(3)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___________ 秋收冬藏。(《千字文》)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5)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6)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咏梅》)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承德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 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中加点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A.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B. 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C.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我们遇到坏事时,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包含的好事。”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是个绝对真理”

“在最不幸的困境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聊以自慰的好事情,把好处和坏处对照一下。”      

我心里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我曾经后悔过出海,后来又定下出海的决心,这种害怕

十倍于对丧命的恐惧。

⑴这几段文字出自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⑵主人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人物”。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内分泌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球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对泡沫饮料饮用量。专家们鼓励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应采取措施避免儿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为泡沫饮料做广告。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760万名超重。

⑴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针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请你向中小学生提出一点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颈联情景交融,请用生动语言再现那对月梳妆的情景。

2.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   )

A. 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烘托,显得摇曳多姿。此联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 颔联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今人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 诗人在颈联中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 尾联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徜徉,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清,登首阳而以为高也哉!

【注】①方舟上人:一个名叫方舟的和尚。②偃(yǎn)蹇:托病不做事。③汩(ɡǔ):乱。

1.【甲】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宋代著名 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林壑_____

(2)亭者谁_____

(3)其大风_____

(4)而人不远_____

3.下列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僧智仙也       微风拂

B. 无外物汩其心     可为师矣

C. 之者谁           而之曰松风之阁

D. 予尝过止之       默识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听于松可以适吾耳。

5.【甲】文中“醉翁亭”得名缘由是 _____________【乙】文中“松风阁”得名缘由是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作者在游历的过程中相同的心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亲情账单

儿子上初一了,所在学校离家也就十多分钟路程。早晨,闹钟把儿子从梦中吵醒,常常是匆匆吃完早餐,他便歪过头来只说两个字:“爸,钱。”让我给他一元钱乘车去学校。我看看时间,步行到学校去还来得及,对他说:“儿子,步行吧。或者,爸爸陪你跑步,又锻炼了身体。”A儿子不屑地撇撇嘴:“不就一元钱么,真是个吝啬鬼!”“嘭”的一声掩上门走了。儿子经常这样摔门而去的动作,把我的心也给震痛了。

“不就一元钱么!”几乎成了儿子讥笑我的口头禅。

刚进入初中,儿子便喜欢和同学攀比,还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他喜欢名牌,对大街上开的宝马、奔驰车总是咂咂嘴惊呼出声:“哇,好气派!”就连看球赛时,儿子也紧盯着那些国外运动员的鞋子。

我决定带着儿子,去悄悄打开繁华生活的另一面。在夏天的建筑工地,面对一群光着膀子攀附在高楼砌砖的农民工,我说:“儿子,你看他们挣钱多不容易啊。”在苍蝇嗡嗡乱飞的垃圾堆旁,一个老太太正躬着身子在翻捡垃圾,我说:“儿子,你看老奶奶挣一元钱多艰难。”我带他去乡村,指着那些弯着腰在土地里劳作的农民说:“儿子,你看,他们劳动多辛苦。”我还让他去看一个农家的孩子,清早便翻山越岭去上学。

儿子对我的这些现场教育似乎有所触动。我和妻商量,要让儿子明白,一元钱的不断叠加,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第一次,我让儿子写一篇小作文,题目是:我一天花多少钱。我让儿子认真计算,乘车、喝牛奶、吃饭、买零食等等,都要算进去。儿子托着腮算出来了。他说,爸,我一天要花20多元呢。我说:“儿子,这还不包括你的学习费用和其他费用呢。”儿子皱皱眉头说:“爸,看来,我还真花钱。”

我们一家三口坐下来,一同计算儿子去年一年的开支。妻子是个有心人,她拿出家庭记账本,把儿子一年来的费用相加,居然是一万七千元。B儿子惊讶地吐吐舌头:“爸,我花了这么多钱啊?”于是,我们一笔一笔地“审计”,让儿子心服口服,他的确花了那么多。我和妻子还对他说:“儿子,你14年来,差不多已经花了20万元吧。”我们让儿子坐下,又开始计算他已经花销和预计要花销的费用,到他大学毕业,他得总花销至少是50万元。

儿子有了变化。他上放学时,尽量步行;在家里,他会悄悄关掉卫生间里亮着的灯,把水龙头的水开得很细,用完色拉油的塑料桶他会拿去卖给废品店。有一次,一个同学患了重病,他却把存下的钱都捐了。我表扬了他:“儿子,你做得对,爱心,会让你更快乐!”

五月的一天,我在儿子的书柜里,无意中发现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清楚楚的记着他每一天的开支:学校晚餐3元,买笔芯1元,牛奶2.5元……望着儿子的开支账单,我的双眼一热,涌出了泪花。

这是一份温暖的亲情账单,积攒在柔软的心房却无需偿还。亲情账单,让一个孩子,终于明白了心怀感恩地面对生活。

1.对待金钱,儿子刚开始是怎样的态度?后来有了怎样的转变?

2.“我”是怎样帮助儿子慢慢改变认识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文中划线句子A.B两处描写非常生动传神,请任选一处进行品析。

4.“这是一份温暖的亲情账单,积攒在柔软的心房却无需偿还。”为什么说这是一份“温暖”的“亲情账单”?

5.由于中学生不参与或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所以他们“消费资本”绝大部分来源于父母。

那么,他们是怎样使用这些零用钱的呢?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日常零用钱用途抽样调

查统计表。读表后,请写出你的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买学习用品

储存起来

买零食

上网

买衣服

其他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8

15%

4

3%

60

50%

20

17%

12

10%

6

5%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请以 “走出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文题补充完整,力求有新意。(2)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信念、品格。(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