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阳     附/曲高       日西山/对簿公堂

B. 会/给     押甲归田       千难逢/入史册

C. /论     持/若寒蝉         风尘仆/前后继

D. 结/急     哮/如法       息事人/缺毋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提练    发祥地      战战兢兢     无精打采

B. 家具    逻辑学      凭心而论     风度翩翩

C. 震憾    胡萝卜      大相径廷     错综复杂

D. 热衷    干燥剂      连锁反应     危言耸听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卫生都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①中国汉字中,“沐”即为洗头之意

②虽说古人对化工成分所知甚少,但自然界本身已经有丰富的原料

③及至清朝,洗发已经有花露、鸡卵、香皂等全面用品了

④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中已有明确的解释:“沐”,湿发也

⑤肥皂之类的东西很早就有了,《千金方》中就记载过“澡豆”

A. ①②⑤④③    B. ①④②⑤③    C. ⑤③④①②    D. ④①⑤③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艺术,不在于一路狂奔,而在于有走有停。功成名就固然重要,但不要       

         ,过度追求某些细枝末节,而舍弃了生命的本真。           认识到过分的欲望追求带来的后果并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能获得长久的富足和安乐。奋发有为的人生,应该是在          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朝着正确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持续发展,释放正能量。

A. 舍本逐末    因为      所以     遵守

B. 本末倒置    因为      所以     遵循

C. 本末倒置    只有      才       遵守

D. 舍本逐末    只有      才       遵循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题文)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善用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抒发了人已老,却未建功业的的无奈和感慨;杜牧身临赤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含蓄地表现出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的不平之气。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题文)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⑴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进去,汗马上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①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他”指的是谁?

②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他”相关的请节。(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⑵从下列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①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②格列佛在飞岛国的“拉格多大科学院”里,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至少四个来。

③简述鲁滨逊在岛上生病和复原的经过。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京华时报讯近日,校园足球支教计划“烛光行动”正式启动,首站来到了革命老区蓟县的山区学校龙前小学。此次校园足球支教计划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洪元硕校园足球园丁奖和北京乐园体育联合发起。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学习和接触足球,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意义,“烛光行动”决定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走进校园,不仅仅是明星走进学校和孩子们做一些互动、捐一些足球装备器材,而是真正地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将专业的足球培训知识教授给孩子和老师们。取名为“烛光行动”也是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和有足球特长的老师、足球教练加入进来,将自己的“微光”汇集到一起,“点亮”更多的贫困学校和孩子。

⑴给材料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⑵材料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⑶你认为发展校园足球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哪些意义?

⑷下列短语不属于偏正短语的一项是(   )

A.足球教练       B.正式启动      C.走进校园       D.龙前小学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女孩的心事

⑴快要开家长会了,你很焦虑。

⑵你时常为自己没有漂亮的衣服而苦恼,好在学校强制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因此这

也恰到好处地保护了你极强的自尊心。

⑶但是这个周六就要开家长会了,老师很明确地说了,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必须出席,

可是你不想让母亲去。为什么呢?因为到时班委会的成员要去协助,你不想让同学看见你

有一个这样的母亲,你觉得这会让你小心翼翼经营的自尊心轰然倒地。平常同学聚在一起

谈论关于家庭的事情,你总是避开,用逃避的方式维护你那岌岌可危的自尊心——或者说是虚荣心更合适。

⑷这个家里只有母亲、你和弟弟。母亲没什么文化,在这个城市里独自一人带着两个

孩子艰难地生存,平日里就以摆摊卖煮熟的玉米以及其他的小吃维持生计,赚回你和弟弟

的花销。你知道她很辛苦,卖玉米的季节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睡觉,凌晨一两点就去进玉米。

正月初几母亲就已经开始顶着寒风出摊儿,这时别的做这类小买卖的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气

氛里。母亲的不易你都明白,只是你还是怕同学嘲笑你有一个这样的母亲。

⑸下了晚自习,你没有径直回家,而是去了母亲摆摊的地方。小商贩已经走得差不多

了,母亲还在昏黄的路灯下坚守着。

⑹忽然间你觉得有点冷,走到母亲的身边叫了一声:“妈……”

⑺“回来了,冷不冷?要不要吃点什么?”母亲一如既往关切地询问。

⑻“不冷,星期六上午要开家长会,老师说一定要去。”即便你不想她去,还是传达

了老师的意思。

⑼“几点开始?”母亲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呼出白白的水蒸气。是特别困了吧,你

想。

⑽“九点半到就行……这么晚也没什么人了,回去吧。”你看到,昏黄的灯光投射在

母亲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她显得愈发苍老了。

⑾“回去了,早就说走了,还有一点儿没卖完,说再等等看,都没有人了,走吧。”

母亲说着已经开始收拾了,

⑿看着母亲那双关节变形的手忙活着,你突然不知道下一句该接什么。

⒀其实,这几天你一直在担心,母亲是否会骑这辆老旧的三轮车去学校。前两天隔壁

班一个男生来买玉米,他脸上戏谑的神情,一直像烙铁一样烫着你的心。你曾想过多次,

如果母亲要到学校参加家长会,那就要求母亲走路到学校去。

⒁上坡的时候母亲在前面扶着龙头,你在后面推着走。看着母亲那微胖却单薄的背影,

由于上坡的路弯成了一张拉紧弦的弓。你在的时候帮母亲推,平常她是一个人在深夜拖回

这辆老旧的三轮车,上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是她一个人撑起这个残缺的家。你心里突然

泛起一阵酸楚,为什么你们过得这么辛苦?为什么你的同学们都有良好的家境,有爸爸妈

妈爱,有爷爷奶奶宠?而你只有妈妈。

⒂到平缓的地段了。妈妈回头看了你一眼,在昏黄的灯光中,母亲沧桑的脸上写满了

关切。你分明看到了母亲眼中复杂的情感,有叹息,但更多的是疼惜,这瞬间击疼了你的

心。

⒃你的思绪温暖起来,想了很多。你明白了,只因为你还太年少,自己遭受的一点点

不幸都被无限地放大,遮盖了你现有的幸福。其实你有一个疼你的母亲,你能吃饱就已经

很好了,你能穿暖就不需有多华丽,你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家,你还能在学校里享受正规的

教育,这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只是你还太年少,一直不懂得珍惜。

    ⒄一路无言,快到家时,你笑着开口了:“妈,星期六你要骑三轮车到学校开家长会啊!”

(《小小说选刊》 2014年18期。作者:叶玲玲。有删改)

1.请补写出文中“你”的心理变化及原因。

心理变化

焦虑

担心

原因

不想让同学看到母亲

会骑老旧的三轮车去学校

 

 

2.品读第⒀第⒁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任选一段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3.文中三次写到“昏黄的灯光”有何作用?

4.第⒂段写到“母亲眼中复杂的情感”,请你以母亲的口吻写出母亲此刻的心理活动。

5.“文章精神全在结束”。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⑴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⑵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⑶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⑷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⑸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⑹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⑺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⑻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

2.第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第⑶段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⑺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邓艾①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②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③。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④。宣王奇之,辟之为掾⑤,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邓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②太祖:魏武帝曹操。③干佐:主管某项事务的辅佐官员。④司马宣王:司马懿。⑤掾:副官、佐吏的通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必先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_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语段(一)开头六个事例的作用。

4.语段(二)中邓艾的事例能否论证语段(一)的观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写景中蕴含的哲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任选一题作文。

1这就是幸福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