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语文版2017届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字词积累——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xuán xū(    )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   )máng(  ),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lài(   )它的不可靠。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2)《无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

(3)《浣溪沙》:               ,似曾相识燕归来。              

(4)《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5)《桃花源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读到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篇段积累——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

明日,徐公来,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完成题目。

现在我在岛上已有了两个“庄园”。一处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帐篷,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成好几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最干燥最宽大,里面放满了我用陶土烧制成的大瓦缸……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示例:因为鲁滨逊勇于冒险,不畏艰难,不向厄运屈服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能给青少年以鼓舞,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她靠着想象和触听觉,是这样向我们描述四季的不同的  春天是花儿香  夏天是阳儿亮  秋天是叶儿光  冬天是雪儿霜  我们都为她平日里的诙谐、乐观和豁达感到高兴。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2)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我们要认真改正、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怒绿

刘心武

①那绿令我震惊。

②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那残株上,竟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③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我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都曾以各种风格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

⑤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⑥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

⑦那绿令我景仰。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请简要分析开篇即说“那绿令我震惊”这样写的好处。

2.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惊心动魄”的表达效果。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神髓”指的是什么。

4.文章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其作用。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第⑦段独句成段的作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善于倾听

①人际交往中,我们最怕也最无奈的就是被人误解,而我们常常也会误解别人。要不怕误解,就要学会交流,要学会交流首先就要学会倾听。

②有一位母亲非常生儿子的气,向同事诉苦说:“我实在是不了解他,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问题。

③这位母亲说“我实在是不了解他”,那“不了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他太不听我的话了”。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就要去听孩子说话。认真去听,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埋怨什么。这位母亲却反过来去做,要了解孩子,却不去听他的,而是要他听她的,她当然不会了解孩子。

④所以说,我们要了解别人,善于倾听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⑤有人说,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那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⑥善于倾听对我们做什么工作都有帮助。

⑦曾有研究人员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研究。因为这批推销员接受了同样的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研究人员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对比,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10%,每次累计只说12分钟。

⑧很显然,说得少,自然听得多。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疑惑、内心想法自然了解得多,就会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⑨善于倾听,还能使你有好人缘。

⑩为什么?因为一般人喜欢讲,不善于听。因此,他喜欢讲,你善于听,那当然是一种绝配。

(11)美国最有影响的人生导师卡耐基,有一次到一个著名植物学家家里做客,整个晚上植物学家都津津有味地给卡耐基讲各种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呢?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像个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中间只是偶尔忍不住问一两句。没想到,半夜离开时,植物学家紧握着卡耐基的手,兴奋地对卡耐基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

(12)卡耐基一个晚上根本就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听,却获得了“最好的谈话专家”的美誉!

(文/周士渊,有删改)

1.本文第①段是如何引题的?请简析其作用。

2.请以第③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3.第(11)段中两个加点的“津津有味”意思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4.请概括文章(11)段所用论据的特点。

5.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七、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上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1.请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2.请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析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3.下列内容,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4.请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百川

(2)东而视

(3)河伯始其面目

(4)而伯夷之义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了变化,这给我们哪些启示?

 

九、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两个“笼”字用得好,为什么?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在“开一次辩论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班上将开展一次辩论会,请你根据这次活动的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为此次班级活动确定一个辩论主题,并说明开展辩论会的目的。

2.如果你作为活动的负责人,请你设计本次辩论赛的活动步骤。

3.如果你作为参赛的一方,你认为自己要为比赛做好哪些准备?

 

十一、话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600字左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