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吉安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丽(qí)       旁(wù)        一泻万丈     头晕目眩

B. (yīng)    挑(xìn)        锋芒必露     自出新裁

C. 褓(qiǎng)      戒(chéng)     张皇失措     中流砥柱

D. (jì)       黑(yǒu)     相形见绌     粗制烂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跑酷已经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B. 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真是妙手偶得

C. 校园图书馆内遍稽群籍,许多学生下课后都会来到这里查阅资料。

D. 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这是正常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

B. 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 近期播出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C. “十三五”期间,江西将创造1000千米高速公路,建设鹰潭、抚州、瑞金支线机场。

D.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涌动着走向繁荣,摆脱贫困,挣脱束缚的激情。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②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③由汉族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

④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⑤江西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

A. ④②③⑤①    B. ①③⑤④②    C. ④③②⑤①    D. ①②④③⑤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只冒失的蚂蚁,顺着茎杆爬到顶端又匆忙退下;一只试飞的蚂蚱,怎么看都像              ;专吃有害介壳虫的七星瓢虫,扇动起翅膀就像空气里漾起的漩涡;而蟋蟀,到了夜晚,它开始歌唱,如法布尔所说,它赞颂洒在它身上的月光,赞颂给它食物的青草和给它遮风蔽雨的退隐所,赞颂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A. 地面甩出的一枚飞镖    B. 选手抛出的一杆标枪

C. 玩童扔出的一个沙包    D. 空中舞动的一只飞盘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①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②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通过北斗星的运行变化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目中的“元日”。

B. 颔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

C.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抒发了诗人享受田园生活的快乐。

D. 尾联与“稻花香里说丰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展现了春暖花开之际农民对丰收的憧憬。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B. 全诗诗意顿挫,语调铿锵有力,而意味深长。

C. 诗人虽有哀伤,但更多的是闲话。

D. 尾句“共说此年丰”一语双关:既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也是企盼人生事业的丰收。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荆溪集》自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

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节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序跋卷》)

【注】①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晚年号“后山居士”。②半山老人:指王安石,他自号“半山老人”。③唐人:特指晚唐诗人。④择之之精:指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作为学习对象,又单单挑选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种体裁来学习模仿。⑤三朝:指阴历正月初一。⑥时节赐告:指节日放假。⑦窹:通“悟”,领悟。⑧浏浏:顺利流畅的样子。⑨轧(yà)轧:思路堵塞,很难出口的样子。⑩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⑪讎(chóu):通“酬”。未讎:未及酬答。⑫作州:这里指做州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学江西 / 诸君子    B. 学之愈 / 力

C. 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    D. 试令 / 儿辈操笔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寡_______    (2)毕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说“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作者所说的“诗人之病”是什么?

5.南宋杨万里的“诚斋体”,自成一家,但得之亦辛苦。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对我们的学习特别是写作方面有什么启示。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 

(6)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7)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树一树桃花开

杨铁光

①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

②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我徜徉在其中,一树繁花,一步美景,赏心悦目,惬意满怀。微风轻轻拂过,空气清朗而透明,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全身上下感觉特别的温暖、舒服、熨帖,仿佛我居住的这座油城都被桃花的清香笼罩着,像极了纯净美妙的世外桃源。

③在南方,阳春三月的桃花早已经开了,而在北方由于春寒的缘故,每年四月桃花才竞相绽放。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最美的景致是在早晨,天空澄澈,四野明净,早晨踏着灿烂的阳光到单位上班,我都要穿过这片吐着馨香的桃树林,每次经过之时,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桃花,立刻就将你拥围起来。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一堆堆,一层层,满枝灿烂,溢彩流光,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我仔细端详每一朵桃花,仿佛每一朵花都在微笑着,仿佛每一朵花都安安静静独守自己的美丽,仿佛每一朵花都是一首五彩缤纷的抒情诗,仿佛每一朵花都是诗意绵绵的写意画,仿佛每一朵花都是我最心仪的那一朵,感觉春色娇媚,岁月静好。

④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望着那白如雪,粉如霞的花海,令我顿生“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唯此花”之感。那一刻,清风柔柔,花香缕缕,我的心里像撑开了一张空阔斑斓的帆,鼓满了芳香。绿草迷眼,花团锦簇,晴天阔日,美妙至极。还有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娇小可爱的鸟儿,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嘴,对着天空“叽叽喳喳”地唱着清亮悦耳的歌,快乐得不行。还有那飞来飞去嘤嘤吟唱的蜜蜂,三三两两在桃花上忙碌着,盘旋着,欢恋着,似乎在交流晨光的收获和快感,又似乎在商量,是在这里多玩一会儿,还是赶快去呼唤它们的伙伴。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又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此情此景,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心底里奔涌,一切的杂念,荡然无存,一切的美好,纷至沓来,我心里尽是桃花的纯净,桃花的美丽,桃花的悠然,桃花的神韵。这样的早晨,让我诗情画意,恬静畅然;这样的一天,让我无限清爽,无限生机。我想,在这样一个狂热喧嚣的世界里,含情脉脉,姿态娴雅,通身散发着一种静美的桃花,莫不就是抚慰人类灵魂的花?

⑤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漫步桃花丛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如锦,如堆如积,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我真的不愿走过这条小路,我真的想停下来坐一会儿,甚至想变作一只鸟儿,将家安放在树枝上,天天生活在桃林里,天天被融融的春色春韵拥抱着,天天看着那桃花朵朵开的满目春光,那该多好啊!这也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吗?

⑥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春色正浓,花开正好。一朵花,一朵情;一树花,一树情;一片花,一片情,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向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

⑦正沉思着,忽然间,身后传来了说笑声,不一会儿两个青春女孩闪现出来,一看这身“石油红”,我就知道她们是附近采油小站的员工。她们脚步轻盈,说笑声在花间荡漾,面若桃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色,额头的长发不时地被春风吹起,周身充满着春的气息,我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们也礼貌地回敬着,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桃花深处。望着她们的背影,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爱美的人。

⑧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

1.第②~④段都写了桃花的景色及“我”的感受。请分别概括景色特点及感受。

(1)第②段中的桃花景色及“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的桃花景色及“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桃花景色及“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标题是《一树一树桃花开》,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来写鸟儿和蜜蜂?

3.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说说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

4.结合文章最后三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给灵魂做“减法”

张桂辉

①人,是有灵魂——心灵与思想的动物。但凡常人,都有灵魂。这一点,并无天壤之别。可是,在怎样管控灵魂的问题上,不同个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比如,有的人喜欢给灵魂做“加法”,有的人乐意为灵魂做“减法”。

②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他的长篇小说《不朽》里,描写过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这种人喜欢表现自我、突出自我,希望与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好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声音。否则,就像失去生存的意义一般。另一种灵魂做的是“减法”。                                                                          

③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是,据我观察,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平心静气、心无旁骛者,似乎为数不多。相反,惯于给灵魂做加法,喜欢抛头露面、彰显自我的人倒是不少。君不见,有的人只要有机会,不是东拉西扯、侃侃而谈,便是谈天说地、津津乐道。好比发表演说,如同单口相声,藉此凸显自我。现如今,有了朋友圈,更是快捷方便、如鱼得水。不少人喜欢把逛街购物、唱歌喝酒,钓鱼打牌、游山玩水,头疼脑热、感冒鼻塞之类鸡毛蒜皮、毫无情趣的闲事琐事无聊事,不加过滤统统发到朋友圈里去。有的人,昨天与李四怎样怎样了,今天和张三干嘛干嘛了,都成为微信的“精彩”内容。如此执著地做“加法”,除了期盼得到点赞与喝彩、关怀或同情,更多是为了彰显自己、引人关注。

④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不怕寂寞,喜欢孤独,就是灵魂的“减法”。这种人,既开明,又明智。在我们身边,一旦光荣退休,就“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不抛头露面,不指手画脚,不显山露水的人有,但为数不多。相反,退下来之后不甘寂寞,或想方设法到某单位做顾问,或自告奋勇去某协会当会长者,倒是大有人在。也难怪,如此一来,便可以名正言顺地“退而不休”。今天东边小会开开,明天南边小车转转。美其名曰“发挥余热”,实则多多少少给基层增添了麻烦与负担。

⑤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在《淮南子·主术训》中写道:“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三百多年后,诸葛亮在总结毕生经历、汲取《主术训》精粹的基础上,将其充实、拓展。54岁那年在临终前,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写进《诫子书》。意思是告诫子孙,不能看淡眼前的名利得失,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专注地修心学习,就难以实现远大的目标。

⑥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等职,最末一次出仕是江西彭泽县令。可是,只短短八十多天,他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描写的正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心静如水,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⑦当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钟情灵魂“加法”也好,选择灵魂“减法”也罢,是个人的喜好和自由。所以,说了那么多,也不能强求,大概也只有各人多“问问灵魂”吧。

1.文章最后说“钟情灵魂‘加法’也好,选择灵魂‘减法’也罢,是个人的喜好和自由。”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

2.第②段叙述米兰•昆德拉曾在他的长篇小说《不朽》里描写过两种灵魂。请根据文意和该段对做 “加法”灵魂的解释,在该段横线处对做 “减法”灵魂加以阐述。

3.第③④段除了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外,还突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本文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2016年6月18日)时以“灵魂的‘加减法’”为题,对比现在的题目“给灵魂做‘减法’”,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我们学过不少“诸子百家”的作品,初步领略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在儒家的孔于和孟子,道家的庄子和列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作品中的一句话或一种思想?为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100~150字)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写作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初心,是人生起点的追求与梦想,是出发时恪守的道德准则,是迈向成功的承诺和信念,是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源泉。不忘初心,才不会在各种诱惑中迷失自我,不会在迷途困挫中随意放弃,不会忘记我们的良知和理性,不会忘记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请以“不忘初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