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sǒu)    撞(mǎng)    迫(jǒng)       蛰伏(zhé)

B. 味(nì)     花蕊(ruǐ)     凄楚(qī)       铁(qiū)

C. (tuì)    收(niǎn)    弃(bìng)     事(yì)

D. 唐(tuí)    粗(cāo)     叱(zhà)      挑(xìn)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变幻莫测   鲜为人知    波光粼粼    永往直前

B. 芳草如茵   丰功伟绩    络绎不决    富丽堂皇

C. 精神抖擞   人声鼎沸    面面相觑    婷婷玉立

D. 不堪设想   手不释卷    金璧辉煌    蹑手蹑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狡猾地一笑,又问:“它有几个花瓣?几根花蕊?”

B.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C. 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

D. 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这所中学获得江苏省中学优质生源基地的原因是该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 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许多四大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C. 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D.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老师》作者魏巍,本文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为感情线索。详略得当的记叙和描写七件小事。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运用顺叙的方法,生动细致的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珍惜生命。

C. 《凡尔赛宫》介绍了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凡尔赛宫,通过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今昔地位突出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文章插叙了一段历史轶事,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 《松鼠》选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布丰文选》,另外他还著有《自然史》,本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根据《新人文读本》《新语文读本》阅读印象积累,回答问题。

①《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作者认为老舍先生的作品和别的作家的不同,下面不是季羡林先生对老舍先生评价的是(     )

A. 老舍的语言既通俗精致,又饱含温情。

B. 老舍作品有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

C.老舍的幽默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

D. 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夹杂一点山东俗语;

②被称为“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的作家是(     )

A. 钱锺书      B. 杨绛     C. 沈从文     D. 鲁迅

③《张謇与啬园》一文中,张謇留给我们的遗产,不只是他创办的实业和教育事业,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如皋初级中学组织开展社团活动,4月5日前,将完成社团成员的申请工作。请你以七(5)班季明的名义,写一份申请书,向校学生会提出申请,要求加入“读书社团”。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__ __________ 。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④初为霖雨之操,                    

⑤_____ 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清幽寂静的环境,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特点的画面?

2.这首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选自《黔之驴》)

【乙】蜘蛛杀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且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趴。 ③盬(gǔ):吸饮。

1.用“/”为下面这段话标出正确的停顿(每句停一处)。

    如 是 者 三 四 次                     觉 无 异 能 者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驴不胜怒,之:        

②蛇行矣:      

③稍近狎:              

④蛇意倦: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2)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

4.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老虎和蜘蛛的形象的异同。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之谜》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〇,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写出第⑤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分别简析其说明效果。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       )

A. 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 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 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 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4.句中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江声浩荡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何况大江的涛声。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 ,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摇头,就早早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就断盐。

⑪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⑫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⑬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⑭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⑮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⑯放学吃晚饭,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17)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

(18)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 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1.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

2.结合语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味下列语句。

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

3.第⑩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作者为什么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人生机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败,都能促人成长。

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记叙文(散文)。

要求:①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和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