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名句默写。

(1)                              ,有过则改。(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2)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5)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引用《陋室铭》中的语句“                          ”来表达那种没有繁琐公务的喜悦心情。

(8)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面对人生悲喜得失的'淡定与从容'需要有“                                               ”的豁达胸襟。(填写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生命之美源于自然,自然之美焕发àng rán生机。触摸一缕阳光,你会感受生命的绚烂;采撷一束鲜花,你会嗅到生命的芬芳;ling tīng 一声鸟鸣,你会领略生命的qiè yì; ___                _ ,___                 _ 。与自然亲近,你会A(心旷神怡/心安理得);与生命相拥,你将充实丰盈。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成语是_____            

(3)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芸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B.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新建的高楼鳞次栉比

C. “五一”长假,来盐渎公园游玩的人摩肩接踵,不绝如缕

D. 这件事情势危急,关系到集团的生存发展,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盐城籍作家曹文轩中国首位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

B. 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取得杰出成就。

C. 为我市形成爱读书的文明风尚,市图书馆组织开展“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

D.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对市场上的牛肉抽样检测,以防不合格农牧产品出现在百姓餐桌上。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的围棋要慢慢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                           

                     ,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而不是在眼里。

①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

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③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

④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

⑤不要着急把棋下满

A. ④③①②⑤    B. ①④③⑤②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②①④③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名著阅读

(1)选出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_______

A. 《西游记》中灭法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

B. 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到全球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挚爱。其中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丑小鸭》《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

C. 《水浒传》李逵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D. 英国作家笛福通过笔下的鲁滨逊形象地塑造,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而斯威夫特却通过格列佛形象的塑造,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的文明,这点也正是这两部作品不同的社会价值。

(2)阅读名著《简·爱》片段,回答问题。

她的坟墓在波洛克桥墓地。她死后十五年中,那上面只覆盖着一个杂草丛生的土堆,不过如今一块灰色的大理石碑标出了那个地方,上面刻着她的名字及“我将再生”这个字。

①《简·爱》这部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作者名字)

②选段中的她是_____________。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教会了简如何面对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盐阜大地,悠悠情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淳朴的民风和民俗。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盐城,了解盐城,我校举行了“美丽盐城”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舌尖上的美味】盐城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下面两句是用来赞美盐城特色美食的,请运用对偶知识,把下句补充完整。

上句:伍佑醉泥螺传千年八方享誉

下句:                       

【记忆里的传承】仿照下列语段中的画线句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盐阜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盐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冬三十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习俗代代相传,如香茗般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视觉上的仙境】盐阜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处你熟悉的盐城景点。(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②兜鍪(m6u):头盔,代指士兵。③指孙权统治东吴,坚持抗战,不向曹军低头和屈服。④曹操赞扬孙权的话。

1.词的上阕部分交代词人观景的地点是         ,写景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包含着作者对

                           的感慨。

2.联系辛弃疾的生活经历可知全词包含着         的强烈感情;简要分析本词与他的《破

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更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亭亭净               (2)乎众矣       

(3)有久不决           (4)尚可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不 听 乃 委 手 版 归

3.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

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少于两点)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式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圣神。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办法,其效果是什么?

3.请说说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记忆

孙  犁

①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

②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③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④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

⑥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

⑦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

⑧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

⑨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

⑩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

⑪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

⑫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

⑬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耪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

⑭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

⑮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

⑯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

⑰“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⑱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

3.第⑮段写作者想为父亲立碑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最后一段写父亲请姓吴的老头吃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从下面两篇作文题中任选一篇,写一篇作文。

题一:十几年的岁月走过,曾经的美好如花般绽放在记忆深处,那也许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也许是一份美好的感情。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请以“铃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二选一;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