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全国区级联考】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语文试卷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请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论语》

(2)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哥》)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B. 《梦溪笔谈》是这部笔记体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C.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文体的见解,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D. 在我国古代,不同的朋友关系指尖有不同的称谓,如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竹马之交指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刎颈之交指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老师上课不但课上得有特色,待人处世也无可挑剔

B.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外经济文化和友谊的通道,绵延不绝

C.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D. 我们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说你对这幅漫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1) 简述武松血溅鸳鸯楼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呼兰河传》 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及周围人都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只有“我”觉得她没有病。请举例两个“我”认为她没有病的事例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以颔联或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摘自九下《国学读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诸将言诛秦王____   ②军霸上____   ③凡吾所以____   ④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____

2.正确划分下面这句话的停顿(限画2处/)

父 老 苦 秦 苛 法 久 矣 诽 谤 者 族 偶 语 者 弃 巿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4.楚汉相争相持四年,刘邦由弱到强,逐渐取得胜利,从本文中你能看出刘邦有哪些可贵之处。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 章,完成下列小题。

空气中取水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 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 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 英尺×10 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 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 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①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1.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 章,完成下列小题。

                                      底  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1.请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

4.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下的女人

                           龚妮纳

  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的身影一直烙在我的心上。

  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常常可以看到母亲彻夜手工的场景。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曾经是多么的辛劳。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在她那明媚的笑容中发现丝毫的哀怨。那是物质贫乏的七十年代,好强的父亲从村里租来了人家不愿耕种的田地,满腔热情地干了起来。当时,年轻漂亮的妈妈,白天除了照顾我们姐妹俩外,也下地帮老爸做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到了晚上,那是母亲的天下了。心灵手巧的她特别会持家,为了省点开支,她每晚都有干不完的活:织毛衣,缝鞋底,裁衣服等等。父亲的衬衫领子破了,她把领子拆下翻过来重新缝上,这样又可以穿它一年半栽。姐姐的衣服穿不着了,妈妈从不马虎地让我继续穿,她总是耐心地拆开来,小心地熨平,然后再用心地重新裁剪,把磨损的层面裁换到不易磨擦的部位。在母亲的巧手下,别人眼里看到的小女儿也是件件新衣服。最让我感动的,母亲常常从箱子里挑出自己的漂亮嫁衣,一件件地修改给姐姐穿。母亲自己穿的大部分是毛衣,因为毛衣可以拆了再织,可以循环使用。一般情况下,我们家的毛衣规律是先外套,再内衣,最后是背心。妈妈还喜欢创新,常在毛衣上绣上花朵或者订上几粒盘纽来做点缀,令村里人羡慕不已。

  八十年代初,社办厂活跃起来,我的母亲被首批录用。由于妈妈接受能力强,很快做上了检验员的岗位。当时,检验员人手缺,领导常常让妈妈把产品带回家检验。这:样可以赚点外快的美差,妈妈当然不会放弃。于是,常常可以看见灯下有个女人在检验产品,母亲柔美的影子静静地映在窗前。

  改革开放后,父亲不再甘心种田地了,他先半脱产跑供销,后来慢慢地,也接了些加工业务自己家里做。当时,老爸和老妈还顾虑重重,不敢一下子投入生产,更不敢放弃工人的职业去盲目创北。只是利用晚上时间,小量试作,慢慢量产。当时所谓的“量产”,大部分都是妈妈熬夜做出来的。接下来的几年,老爸根据加工业务的项目,选择了走五金加工的路子。发展到现在,虽然早已不用母亲熬夜赶活,但母亲还是难逃“灯下女人”的命。因为小厂办在妈妈家,老妈总得开门和关门。每当工人上夜班时,母亲还是没法闲下来,还是会帮着做些活。由于眼力不再好使,她就选择包装产品、整理工具、打扫卫生等活,然后和员工一起下班歇息……

  如今,我也做了灯下的女人。当白日的尘埃落定后,我会坐在灯下读一点书,会网览几篇佳作,也会静静地想一些事情。同样坐在灯下做个女人,我却不敢跟母亲相提并论,因为我远不及母亲那么朴实、那么伟大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3期)

1.选文写了灯下母亲的哪些故事?试简要概括。

2.文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形象?试简要说明。

3.文章以“灯下的女人”为题有什么妙处?

4.文中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指出并加以分析。

5.试简要说明第⑤段画线句子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和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才的苦行之路”

    请以“告别昨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