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山东滨州市七校八年级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叹(wǎn)    xiāo 靖(suí   jìn

B.憬(chōng  灭(qiān zuò    锐不可dāng 

C.唐(tuí    恨(zèng   sǒng   眼花乱(liáo 

D.阻(è      kǎn    zhuō 水(xiá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颓唐   箱箧   大厅广众    娇首昂视

B.取谛   健忘   张惶失措    荡然无存

C.制裁   德馨   黄发垂髫    微不足道

D.脏物   瓦砾   不可名状    穷愁僚倒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B.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C.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D.老王在公园里边喝茶边哼着小曲,一幅怡然自乐的样子。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B.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C.走进滨州玫瑰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 至6 万元左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选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__________ ,不由自主地_________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__________ ……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__________ ,而倾听,是让人___________

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

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谦逊和聚精会神

忍不住拍案叫绝

A⑤①④②③   B.②④⑤①③   C.⑤①②④③   D.②⑤④①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作“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D.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他通过《桃花源记》表达了对和平社会的追求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望岳》中表明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节选自《骆驼祥子》)

(1)选段中“一老一少”是    (填人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2)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两位女性是:霸道泼辣、心理变态、敢作敢为的(      )和善良正直但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 边巴次仁)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香远益清,亭亭净 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有闻 ___________

(3)之,足苦踬焉 __________  (4)先君子来室中坐,__________

2.下列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命童子取土平   B有良田美池桑竹

C.何陋有         D.无丝竹乱耳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老王》节选完成下列小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呀,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选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第一自然段“镶嵌”一词原意是什么?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我一听,就有点蒙。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你要到哪里?” 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 ,“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 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 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 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5.“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请以“难忘那____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