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福建莆田二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名句默写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一句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 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6)《观沧海》中借奇特想象来展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享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论语》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语言运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地响着。

1.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加点字“湿”“应”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rùn     B.lùn  huò   C.rùn 

(3)文段中两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A.全  心旷神怡     B.都   呼朋引伴     C.也    喜出望外

2.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他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热烈强悍催人奋发;                              

 

三、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在世界多元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是: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

日中(              ②舍       

③去后至(        )    ④尊君在(         )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写诗人                                   的情感。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从“过五溪”“夜郎西”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月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

(1)深冬,厚雪,无风。炊烟袅袅地飘,弥散在粉红的朝霞里,亦如《诗经》里飘出的那一缕缕情思。踏雪而行的人们,穿着厚重而温暖,心态安然。呼着热气,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

(2)天儿好蓝,世界好安静。

(3)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孙女。穿红羽绒服的孙女,驼在车后座上,红线帽捂得她只露着双亮亮的眼睛,却举着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边拍边喊:“大雪!白雪!……”双脚还踢着车子,震得枝头的雪团儿,闪着光泽,无声地纷落。喜鹊也从枝头,“呀”地一声打着弧线飞走了。

(4)化了一部分又被冻了一宿的雪地,格外打滑。爷爷握紧有点抖动的车把手,脚下迈得更仔细,不敢回头,嘴里轻呵着:“坐好,坐好!别摔了。手套戴好,别冻着。冻坏了可怎么上学哟。”

(5)“爷爷,我戴着呢。你怎么忘戴了呢?冻坏了可怎么送我上学哟!”女孩学着爷爷的腔调,稍稍安静了下来。

(6)“我不冷。爷爷抗冻,不用手套。”

(7)“冻得疼吗,爷爷?”

(8)“不疼。你坐好!戴好手套啊……”

(9)女孩的红,爷爷的灰蓝,慢慢消失在白皑皑的雪里……

(10)校门口的女孩,举起手,用毛茸茸的小兔子和爷爷说,拜拜。爷爷疼爱地注视着,久久没有离去。

(11)女孩,你可知道,这疼将温暖你一生。

(12)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13)也是儿时,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只是那时,没有小手套捂住我的小小手。脚下穿的,是那个年代里最熟悉不过的黄帮鞋。这鞋伴我走过了春秋——夏天是要打赤脚的,又踏在冬天的坚冰利雪上。要快跑啊,到爷爷家的热炕头上。不然鞋都冻透了,脚能不疼吗?手已经被冻僵了呢。

(14)一到冬天的白天,爷爷家的炕头上,总是捂着一床小被子,等待着哪个冒了风雪扑进来的孩子,好伸进手脚去取暖。我家的热炕头儿,白天是不太热的,冬天也是忙在队上的爸妈,舍不得也没时间让那炕头儿像个热炕头儿。

(15)于是吃过早饭,奔往爷爷家。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脚丫子捂在被底下,冰冷的小手儿捂在爷爷满握的手心里,雪凉的小脸儿贴在爷爷温暖的脸颊上。我暖了,爷爷却疼了:

(16)“噢,凉死我了,你这小淘气……”

(17)我傻傻地笑着,知道呵呵笑着的爷爷,心疼着我呢。

(18)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爷爷的笑依然清晰,我的一双早已长大了的手,却抓握不到爷爷那粗糙的双手,只留下满握的温暖,是爷爷曾经给我的疼。

(19)女孩,远在异地的南方求学。瑞雪纷披北国时,南方的枝头上,依然有繁的花,硕的果。女孩想家了,想家乡的雪。电话里,偏要找姥爷,问的是雪,撒的是娇。接电话的父亲,笑语盈盈,说的都是孩子话。我知道,一份可以穿越时空的疼和历久弥新的爱,已跨过千里,飞临女儿的身边。

(20)一句念,一握手,那一刻,那份疼,要温暖,你一生。

1.根据文章叙述的顺序,梳理出“温暖一生”的三个事件。(格式不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时候)我去爷爷的热炕头暖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由叙述眼前所见转入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把它抄在横线上。

 

3.赏析下面句子。

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本文前4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5.理解“那一刻,那份疼,要温暖,你一生”这句话,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七、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2)《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作文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记叙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抒写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