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苏东台第一教育联盟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字词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交xiè            怒yùn        徇徇善诱xún

B.人影憧憧chōng   脚nì  踉跄跄niàng  蹊跷   qiāo

C.元xiāo      然入梦hān   火gōu        xiào

D.怒yùn        懂měng    千锤百 liàn  褴褛lá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序曲。

B.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一个人萍水相逢,即使擦肩而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本次亚信峰会上,我国认为,在复杂的安全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唯有通过合作,才能迎来共同安全。

B.我国政府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有效的防范,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切实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局。

C.今年,“端午”恰逢“六一”,幸福的假日属于孩子,加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成为旅客出游的主流。

D.美食片做成了社会纪录片,这是《舌尖2》引发的最大争议所在的地方,对网友“口水与泪水比例失调”的吐槽,引起了导演组的思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④③⑤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②⑤③

 

二、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①虎妞低价给祥子买了       的车,这是祥子第三次有车,又因为             卖了。

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        的感叹。

③孙侦探拉住祥子,说         是乱党,同时对祥子威胁恐吓。

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先生,这个人是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默写(,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                    ,浑欲不胜簪。

(3)尔曹身与名俱灭,                     

(4)                     ,恨别鸟惊心。

(5)纸上得来终觉浅,                      

(6)                      ,身世浮沉雨打萍。

(7)                      ,一览众山小。

(8)辛苦遭逢起一经,                      

(9)《己亥杂诗》中体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1.如果以“我爱长城”为主题编辑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你准备给小报设计哪些栏目?(至少3个)

2.请写出两个有关长城的成语和一句诗句。

3.长城破损严重,保护长城是迫在眉睫的事,请提出至少三个建议。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2.请发挥想象,描绘“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的画面。

3.这两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②圣人非所与也(        

③晏子入见,立有(    )        

④寡人闻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甲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敲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析选文第10段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5.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6.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