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崇仁县二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问(jié)         吊唁   响彻云宵

B.尬(kān    (è)    狼籍   锐不可当

C.使(chāi 着(yǔ)     滞笨   穷愁潦倒

D.跚(pán)   zh 荒谬   惟妙惟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他凭借丰富的阅历,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地理老师。

B.农村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C.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政府积极实施南正街旧城改造项目,致力于将南正街打造成一条历史文化街,让古城墙、禹门、孔庙等历史文化遗产重新焕发青春。

B.一想起93阅兵式上的盛大场景,使我热血沸腾,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C.中秋之夜,月影团团,秋风所到之处,皎洁的月色,婆娑的树影一齐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声响。

D.萍乡盐果子是土特产,其原料包括菜蔬水果,甚至树叶、野菜等可吃的植物制作而成,加以糖、醋、甘草粉、辣椒粉,非常开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尤其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是在异乡进行诗歌创作,在游历的过程中进行创作。

②诗歌是情绪的流动,这些诗人,如屈原、杜甫就是游子。

③诗歌与旅游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④从楚国的屈原开始,诗歌与旅游变得密不可分。

⑤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了最丰富、最感人的诗篇。

A.②③④①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①⑤②④  D.②③④①⑤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字解释全对的一项(    

A.多趣味(确实)       选贤能(推举)   右臂支船(弯曲)  晓雾将(休息)

B.无与为乐者(考虑)    沿溯阻(断绝)    亭亭净植(美丽    素琴   调弄)

C中无树(其它的)      吾德馨 只)     可爱者甚(很多)  曾不寸(满)

D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妇啼一何苦(多么)  乘奔御风(虽然)  四时俱备(四季)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平江百花洲①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 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1.诗人发出“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之叹是因为(   )

A吴中苏州好   B.云山苦见留

C.杨柳都相识  D.四泊百花洲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

B诗歌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因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C颈联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D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特点在于轻松清新、洒脱自然。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通“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

A为乡邻之/所贵   B.为乡邻/之所贵

C.为乡邻之所/贵   D.为乡/邻之所贵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渔人甚之:               

(4)时或完酒,亦雅咏不

3.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请从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5.从文看,陶渊明的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树树皆秋色,                          

(2)                       ,往来无白丁。

(3)少壮不努力,                           

(4)晴川历历汉阳树,                           

(5)《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6)《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的句子: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

圆明园祭

①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②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③然而,在凄厉的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渊阁的浩瀚藏书……

④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⑤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震颤的心共鸣。

⑥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⑦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⑧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⑨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⑩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城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这是历史的悲哀!

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嵘屹立,傲骨常在!

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绝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段文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要这样写?

2.从他对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角度,第⑤段中说的世界文豪是谁?从他对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一事所持的态度,说说他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3.“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试分析这种心情是何种心情?“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试分析园明圆为何哭泣?

4.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从文中你看出作者持何种态度,试作出分析。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

榕树,生命进行曲

(1)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2)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3)情感的潺潺,思想的潺潺,再一次流过故乡崎岖的山野,再一次流过往昔峥嵘的岁月,回过头来思量,那昨天使我爱恋过的灵魂,今天依然使我向往着的灵魂,也只有它——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

(4)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5)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6)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7)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8)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超常的旋律。

(9)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

(10)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

(11)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

(12)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13)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14)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15)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

(16)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1.作者说“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2.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请把你的理解写在后面。

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3.“进行曲”是一种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乐曲。 “榕树,生命进行曲” 这个比喻在全文中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按要求对下面句子赏析

(1)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从修辞的角度)

(2)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从词语的角度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我们学过《核舟记》,对这件微雕艺术珍品应该很熟悉。假如这件艺术珍品就珍藏在我市博物馆,你是一名博物馆工作人员,你如何向参观者介绍这枚核舟呢?试着把你的解说词写出来。(100字左右)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作文

生活需要快乐来点缀,因为快乐的心境,让我们拥有了一份自得的幸福,以快乐面对人生,于平凡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自成乐趣,何陋之有?粗糙的《山海经》绘本自有童真童趣,令孩子心驰神往,乐在其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乐事,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体验、感受,展示想象,抒发感情,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