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江苏丹阳三中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屠呦呦与两名外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发现新型抗  药青  素。在国内,屠呦呦因为没有bó  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xián  ,常年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默写。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欲将轻骑逐,                卢纶《塞下曲》

4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雎鸠》

6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错误    

A.马是慧骃国的主宰者,马懂礼节、有智慧和自制力,在那个世界里,没有贪婪,没有欺骗,没有战争,没有陷害。

B.飞岛国拉格多数学学校是这样教学的:用墨水把命题写在一块薄而脆的饼干上,学生用面包和水将饼干送服,饼干消化后数学命题就会走进脑子。 

C.两个小人国打了三十六个月的仗,起因就是吃鸡蛋到底应该从哪一端打破。

D.格列佛坦率、爱国、要面子,敬重高尚、知识丰富的的人,也不仇恨、厌恶敌视他的人,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体现。

E.飞岛国语言学校三位教授讨论改进本国的语言,其中一项计划是简化言辞,将多音节词缩成单音词节,省去动词和分词,因为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东西事实上全是名词。

2.阅读《格列佛游记》片段,回答问题。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        ”,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在横线上填写荣誉称号          

2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群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①但也出现了“重经济、弱文化”,人文精神的塑造力度不够。②当前,人们普遍往往崇尚科技的力量,重视经济发展,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信仰苍白、文化迷失、道德失范、心灵空虚等亚文化现象。其实,经济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发达的资讯也让人们看到了不少社会的弊端。此时,一部分人会抱怨,甚至对我们发展的信念、目标产生疑惑,而看不到这些弊端其实是改革不够彻底的结果。③这种心态反映到文化上,就可能造就人们的迷茫。同时,④文化领域出现了娱乐至上的一种倾向,“80后”、“90后”的年轻人,受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经典教育不够,也急需“补课”。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2第②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苏轼《舶棹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苔钱添晚翠,梅子试新黄。张九成《雨》

【材料二】 梅雨   筱崎小竹 日本

漏天无奈杞人忧,闭户偏如楚国囚。庭潦及阶飞水马,砖苔侵壁上蜗牛。

【材料三】 “梅雨”是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到韩国、日本南部一带的连续阴雨天气,这段时间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梅雨”在各地出现的时间或迟或早,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是从      a         b    。因为“梅雨”出现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所以又称之为“黄梅雨”。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易受潮而生苔霉烂,故“梅雨”还有一个别名,叫作“霉雨”。

[注释]①三时:夏至之后的半个月。②舶趠chào风:夏季开始之际强盛的季候风。③潦lǎo:积水。

1.阅读【材料一】,判断梅雨季节的始末,完成【材料三】的填空。

a               b            

2.【材料二】小诗《梅雨》表现了梅雨季节的哪些天气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3.从【材料一】中任选合适的景物,填入合适的短语。

古人笔下的梅雨时节浪漫多姿。闲窗落雨,梅黄飘香,           ……千般景象汇成了万种风情。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家乡浙江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①,树之荻千章②,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③,禽鸟厌之不肯妪伏④,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节

[注]①构堂皇,缭垣牖:建起殿堂,砌上围墙。 ②荻:即“楸”,落叶乔木。“章”通“橦”,大木林。 ③舆台:地位低贱的人。嚾呶,叫喊吵闹。 ④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 ⑤夭阏è:夭谓折,阏为阻塞之意。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

1西行二里          2江宁     

3檐改途     )     (4仍名曰随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2)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3.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是    

A. 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

B. 当年煊赫一时的江宁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

C. 当年千金难求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D. 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圮荒芜。

4.文中“隋园”得名原因为“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后来袁枚为其改名为“随园”,原因是 “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袁枚“舍官而取园”的原因是            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着,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4.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选文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应该怎样做。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门缝里的风景 

清山

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不 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 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 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 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 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 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吃罢 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⑦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11他第一次着和母谈起自的童年事,这开了母亲话匣子母亲讲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12回城的妻子以后每周末来老家看因为母年大了。妻子半天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1.仔细阅读⑥至11段,用四字短语仿照下面的形式从事件、心情等角度概括相关内容。

无人开门,焦急烦躁→                                        

2.结合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 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该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他到心里疼.得厉害如何理解句中加点词“疼”的含义?

 

3.文中多次提到“敲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且“他”都很不耐烦,这样写从内容与结构上有何作用?

 

4.本文标题“门缝里的风景”,也有人认为“门缝里的秘密”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文题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5书写工整规范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