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一中八年级上月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填空。

①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使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④《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⑦ 离愁别绪,思乡之情千古以来都是牵动文人墨客浓情的不衰主题。它是杜甫笔下“白头搔更短,         ”忧国思乡的白发渐疏;它是孟浩然笔下“我家襄水曲,        ”遥望云端的山高路远;它是崔颢笔下“         ?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登楼的烟波浩渺。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饰以琅,饰以黄金,施以粉,这就是圆明园。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

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áo    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1加横线字注音,写在括号内。

         

2根据拼音,将汉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3“某字第五笔是     

4)结合语境解释画波浪线的词语意思。

不可名状: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B.巴黎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共造成数百人左右伤亡。

C.面对新一轮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D.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不再蔓延,利比亚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_____________。

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②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

③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A.③①④②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题目。

示例: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续写:                                     

2活动二:提炼概括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并为新闻拟标题

人民网北京9月5日 “鲁迅的文章将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中消失”?近日,有报道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删除鲁迅文章。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昨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表示,所谓“鲁迅文章消失”的报道情况不实,“鲁迅文章基本每册都有”。

标题: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

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

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

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

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

“你怎么在这儿?”

“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

“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

文章节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较原文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______ →______ →______

2.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

4.“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2016文化热点看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6中国文化。

——编者

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1000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

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

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瑯玡榜》、《花千骨》和《伪装者》。

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

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

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

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

选自2016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取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乐观展望2016中国文化。

B.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的冲击,曾一度成为投资者的负担。

C.电视剧因为题材的严肃思考和说教,而不被年轻观众所喜欢。

D.文章正文的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产生的特殊原因。

2.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每处不超过20字)

现象

原因一

原因二

实体书店持续回暖

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

1

电视剧更年轻

2

互联网对电视剧行业的重塑

老人跌倒有更多人扶

社会舆论监督的成熟化

3

 

 

 

 

 

 

 

3.请简要分析本文小标题的特点及作用。

4.结合文本,简要评论实体书店“卖服装”“办活动”的现象。

5.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网络上时时冒新词,如文中的“小鲜肉”“颜值”,请系生活,调动积累,再举一个网络流行词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仿佛若有光           

2如外人      

3其丈夫担粪灌园     

4江北之俗

5余人各复至其家

2.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余顾而慕

C.答之                  老幼男女耘于田间  

D.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一家之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1          

2

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叙述经历的文章。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挡你的成长。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

写作要求: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

2.书写工整,700字左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