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建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将下列语句认真誊写在方格内。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论语》)

(2)                  ?齐鲁青未了。(杜甫《                》)

(3)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谁言天地宽(作者            《别云间》)

(5)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7)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答题。

① 汉字中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往往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kuī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思想观念等。 (谭伦《汉字答问》)

② 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印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辩四时了。 (季羡林《幽径悲剧》)

③ 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       (盘踞/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uī                习      

(2)第二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盐城人民正在为努力建设一个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的城市。

C.通过阅读《红高粱家族》《檀香刑》《酒国》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D.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逢暴雨。(《伯牙善鼓琴》)             卒:

(2)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           善:

(3)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小石潭记》)     佁然:

(4)是以必得历山川。(《治水必躬亲》)     躬:

 

六、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她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语段选自名著《                     》,其中“她”是         (人物名), “他”的主要性格是                  ,“他”在12岁时就被迫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的原因是                                                           ,“他”第二次伤病的原因是

 

七、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建湖初中八(2)班开展“走近汉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从“舒”、“劣”中任选一个汉字“趣解”。(不要求句式一致,2 分)

【示例】悟:做事之前先用心思考,“吾”(我)就不会糊涂。

活动中,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汉字的赞美之情,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⑶你的同学小文在写“再接再厉”这个词语时,将“厉”字写成了“励”。本学期学过《汉字》专题中有关知识,为帮助他纠正错误,你该怎样对他说?

 

八、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1.甲诗以“     ”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 ”终,乙诗围绕“春”和“湖”展开景境,都表达了                                               之情。

2.请赏析甲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和乙诗中“月点波心一颗珠”的“点”字的精妙之处。

 

九、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④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注释】 ①既望:农历十六日。  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④冯(píng): 通“凭” 乘。冯虚,凭空、凌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欣然起行                          ② 怀民亦未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④ 冯虚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断句。(限两处)

举  酒  属  客  诵  明  月  之  诗  歌  窈  窕  之  章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明。

皆若游无所依。

B. 竹柏影也。

地有高低。

C. 但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 相与步中庭。

徘徊斗牛之间。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甲段中“闲人”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

 

十、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段中哪个句子能体现设计师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2.假山池沼的设计更注重“艺术”,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简要分析。

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大多”一词的作用。

4.1997年,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1)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2)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3)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4)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5)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6)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7)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8)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9)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10)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11)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12)“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13)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议种瘪种                            给儿新生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⑵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根据要求答题。

(1)把下面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2)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十一、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请以“心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