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重庆市片区教研共同体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面语句中加横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B.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líng)的鱼塘。

C.(我的母亲)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kē)了头,抽出一个来卜 问吉凶。

D. 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niàng)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汉字,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发生了分qí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我手里zuàn( )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

C.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笑,却一声不响。

D.这堂课的喜剧效果让42个中学生一辈子míng( 记在心,让42个少年永远记住他们的中学时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金秋十月,金风送爽。校园艺术节的歌舞比赛如期举行。同学们身着各色艳丽的服装,花枝招展的,在舞台上展示着属于她们这个特定年龄的才艺。

B.他们这群建筑工人真是太劳累了,竟然就在工地这块巴掌大的水泥地上栖息,纯属累不择地。

C.茶山竹海被誉为重庆的后花园,一年四季层峦叠嶂,竹木吐翠,可谓美不胜收

D.张老师有个绰号叫“无敌”。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静息的时候只要他往门口一站,原本闹翻天的教室立刻就变得鸦雀无声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形影不离:身体和影子不分离,指关系非常密切。

B.油然而生:(各种感情)自然而然地发生。

C.呼朋引伴:招呼朋友,吸引伙伴。

D.忘乎其形:(由于时间久)忘记了它的形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D.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羚羊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羚羊木雕》一文通过对人物的恰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征的人物,比如,不怒自威的妈妈,急躁严厉的爸爸。

B.《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课文《春》描写了春天草花风雨等美好景色,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在迷惘徘徊之时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时的喜悦之情。

D.《秋天的怀念》一文的题目满含深意,令人回味。母亲带儿子秋天赏菊的愿望未能实现,母亲在秋天病逝,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赏菊时怀念母亲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探究性学习

下面两则材料 , 反映出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 ? 请将这一问题写在下面 , 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条相应的建议。 (4 分,每小题2分 )

①据某报调查 ,15-45 岁这个年龄阶段 , 有近 60% 的人不知道每年 5 月 14 日是什么节日 。当知道这天是 “ 母亲节 ” 时 , 在访问中 , 很多人认为这一天与往日相比 , 也不是特别在乎 , 也没有打算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还有部分人认为 , 这天是外国节日 , 我们没有必要去记住它 , 过好自己的这一天就可以了。

②据调查统计 , 约有57% 的中小学生 , 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 , 并且在这一天往往要邀请同学或朋友来祝福一下。但是对自己母亲的生日却不知道。主动关注母亲生日的也不多 , 在母亲生日到来之际 , 往往需要他人的提醒。

⑴.两则调查材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答:            

⑵.建议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道德修养,班级准备开展以“道德修养大家谈”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⑴.请结合活动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标语:                                              

⑵.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项目。

项目一:                                         

项目二: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诗文。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④.“                  ,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泊秦淮》)

⑤.“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⑦.《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悟出淡泊空灵、超然物外的禅道的句子是

                                                      。”

⑧.诗人王湾在他的《次北固山下》中,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这个诗句是“                                                    。”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匹夫不可/夺志也?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博学而              疏食饮水        

不习乎               匹夫不可夺志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解释从上面几则语录中提炼出来的两个成语。

择善而从:

三省吾身:

5.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你怎样的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题。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了课堂上。

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班里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1.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

:      

 

(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

3.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赏析:

4.文中前后有两次写老师说“好”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

:

5.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

: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三个段落的内容

答:                                                               

2.济南冬天之所以“温晴”和“慈善”的两个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                                                               

3.第二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你能够说说“妙”在何处吗?

答:                                                               

4.你喜欢济南冬天时节的水吗?为什么?

答:                                                               

5.请你简单说说“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表达效果。

答: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请在下面给定的两个作文题中选作一题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爱的温暖相伴……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以感恩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让多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激情。

请以围绕“珍惜”这个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根据材料,提炼立意,自拟题目,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有感情地表达主旨;

⑵.文章字数在800字左右,若写成诗歌,则应不少于20 行;

⑶.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2.请以《小学的那些事儿》为题作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