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

1晓战随金鼓,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蒌蒿满地芦芽短,                   

4                  ,君子好逑。

(5)                   白露未晞。

6                   ,单于夜遁逃。

(7)                 ,千树万树梨花开

(8)纷纷暮雪下辕门,                   

(9)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言简意骇(gāi)      浮想联翩(piān)

B.鞭辟(pì)入里      纷至踏(tà)来

C销声匿(nì)迹      分道扬镳(biāo)

D.寸积珠(zhū)累     急不瑕(xiá)择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欠恰当的一项是(   )

A、场上球员个个成了防守专家,令一向善长防守的活塞一筹莫展

B、哈顿在达尔文之前就独立形成了生物进化中物竞天择的观点。

C、太让人感动了,听了他的事迹,我便浮想联翩地流下了眼泪。

D、田启文也像周星驰等许多曾经的好伙伴一样,最终以分道扬镳的结局结束了10年的合作历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A.借:即使      B.令:命令      C. 固: 本来      D. 宁:难道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快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这段话写的人物是孙悟空。

 

三、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____ ,“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最后一句中“独”字颇耐人寻味。联系诗句,分析“独”字可能有哪些含义。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文言文阅读。

先生王斗,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国外俊、卢氏之狗,王之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①骐麟、耳:古代骏马 。 东国外俊、卢氏之狗:古代名狗。

1.下列句中的“于”与画线句“寡人奉先君之宗庙”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复立楚国之社稷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王斗让宣王亲自迎接他是因为想要引导宣王好士。

B.从“生于乱世,事乱君”的言辞可以看出王斗确是一个敢于直言正谏的人。

C.王斗称赞齐桓公有五个爱好,齐宣王有四个爱好,因而齐国大治。

D.齐宣王是一个能接受意见,知错能改的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门而欲见齐宣王              ②敢直言正谏           

乱君                        ④王之           

4.翻译句子。

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 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时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 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 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写出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改变世界的力量

孙道荣

①儿子让他去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工作,谈了女朋友,结了婚,现在,总算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除了当年供他上学之外。听说这几年城里的房子贼贵,一个卫生间,就远远超过他家四间大瓦房的钱,换句话说,即使他和老伴将乡下的老宅卖了,连给儿子买个毛坑都不够。

②城里他也是呆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这可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靠土疙瘩里抠点钱,根本担负不起。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过仓库,做过扛包的苦力,在毒日头下挖过一个个坑,汗流浃背地踩过三轮车,最后,一个做包工头的老乡,将他领了过去,在老乡的施工队里做小工。老乡的施工队,盖了一幢又一幢楼房,眼看着一片片光秃秃的土地上,竖起一幢幢漂亮的房子,他眼睛都看直了,城里的房子可真漂亮啊。工友们见他看傻了的样子,跟他逗乐取笑,你也给儿子先买一套吧,这样,儿子将来毕业了留在城里,就算有个根了。他嘿嘿干笑几声,就他那点工钱,勉强供儿子上学用,年底了,连回家的路费,往往都得跟工友借,在城里买房子?下辈子吧。

③还是儿子有出息,工作才八九年,就在城里买了房子,虽说房子很小,又破旧,是十几年前的老房子,听说还向银行贷了一大笔款,但到底在城里有了自己的窝,而且,人家银行肯将钱借给你,凭什么?说明你可信,有能耐,能还得起。他想,儿子在城里,这就算真正站住脚了。不像自己,虽然也在城里流血流汗打拼了三五年,可是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谁知道你也在这个城里生活了几年呢,施工队盖过那么多房子,但他不是瓦工,没砌过一块砖;不是木工,没刨过一根木;不是电工,没拉过一根电线……他只是个小工,搬来运去,扛东递西,几乎每一颗黄沙,每一粒水泥,每一块板材上,可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楼房是自己盖的,他可不好意思说。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就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乡下,他太累了,身子骨已经不行了,而且,他也实在放不下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口,还有厨房里的老伴。

④又要进城了,这让他有点激动。他不知道,好多年过去了,城里变成什么样了。十几年前,新盖的楼房,高大的脚手架,睡过的低矮的工棚,黑乎乎的饭盒子……排着队从他面前闪过。忽然,有一抹浅浅的绿色,一闪而过。那么绿,那么翠,那么嫩。他想啊想啊,终于想起来了。对了,就是它,爬山虎。那天,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探出了几片嫩芽。他认得它,乡下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如果是在庄稼地里见到它,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扔掉。可是,现在是在城里,在到处是砖头水泥和钢筋的建筑工地上,这一抹绿,显得那么无辜,那么脆弱,也那么好看。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它连同边上的泥土一起挖了起来。然后,他找到一幢刚竣工的楼房墙角,将碎砖碎瓦扒开,种了下去,并从工棚后面,为它弄来了几捧泥土,覆盖在它的周围。种下爬山虎不久,他们就搬到了另一个工地去施工了,他也慢慢忘记了它。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又想起它,也许那是在他看来,惟一带给这个城市的改变吧。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株当年的爬山虎,也许早枯死了,或者什么时候被人当作野草拔除掉了。

⑤儿子在车站接到他,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回儿子的家。城里的变化太大了,他完全认不得它了。

⑥辗转来到儿子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房子都有点破旧了,很多房子的外墙,变得班驳,与周边的新小区相比,显得有点寒酸。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他不能确定,当年他们有没有在这个小区施工过。

⑦儿子的家在二楼。只有一个房间,一个客厅,客厅还正对着另一幢楼的外墙。儿子没有足够的钱,买面积大一点,朝向好一点的房子。他拉开客厅的窗帘,突然怔住了。只见对面那幢楼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从儿子家客厅的窗户望过去,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⑧他问儿子,对面墙上的爬山虎,是谁栽种的?儿子回答,听老邻居说,那幢房子刚交付时,就有了,也许是飞来的种子扎了根,也许是有人无意间种下的,也没人特别在意它,十几年下来,就爬满整面墙了。

⑨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他揉揉自己的眼睛,他不能确定,它就是自己种下的那株爬山虎,但他想,不管是谁种下的,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1.第③段父亲说自己在城里“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阅读全文说说他在城市中留下了哪些印记。

答:

2.第④段讲述父亲种植爬山虎的经历,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3.⑦段画线句,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答: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最近,一款网络游戏编入了武汉中小学教材,走进了部分学校课堂。网络游戏该不该进教材,报刊和网络论坛上对此辩论十分激烈,你的看法是什么?写出你的看法并说出你的理由

要求 观点明确。 要作简要论证。 字数在100字左右。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风景:自然界,悦目的山水是风景;社会中,温馨的人事是风景;书香里,动人的小品是风景……再回首,总有那么一处“风景”在我们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请以“烙在心底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

(3)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