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甘肃省七年级上第二阶段质监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选出加横线字有误的一项是(     

A.硬面饽(bō)    (gēng)    子(bāng)    踉(liáng)

B.万俱寂(lài)   如垢如(lì)  智竭力(dān)  叫(háo)

C.自 (yú)      (tān)塌     (zhào)祸     (yú)

D.窗(líng)      (jiá)     (náo)升      (xiàn)弹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B.一位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闯进了这一带。   不速之客:行动不够迅速而迟到的客人。

C.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D.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      声色俱厉: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猫的故事》——梁实秋——现代散文家

B.《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美国小说家

C.《小地主》——周晓枫——当代女作家

D.《“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英国作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猫的故事》行文简洁,看似漫不经心,东拉西扯,却字字句句都经细心推敲。文中大量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

B.《最后一片叶子》把思想的焦点、故事的谜底都蕴含在故事背后,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去感受。

C.《满腔热血已经沸腾》的主人公们目标在不遗漏任何的人员,争取每一个人都获救,发现无端死人时气得失去了理智,并互相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D.《“诺曼底”号遇难记》的结尾是卒章显志,但又内涵深广,它是全文崇高基调的最强音,却又毫不剑拔弩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小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自从建了化工厂,这里便烟尘四起,污水横流,早已今非昔比了。

B.好读书,也要注意选择。在各种书籍唾手可得的今天,一些人由于不辨优劣而败坏了读书的胃口。

C.中国企业在盯着国外市场,国外产品也同样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我们必须用好世贸组织这根杠杆。

D.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母亲并没有灰心,她对身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奥运会和世博会,是中华民族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演奏的两场精彩的国际盛会。

C.陶渊明的田园诗拓宽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被誉为田园诗歌的一代宗师。

D.“天安”号事件致使韩朝绝交,媒体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要以世界和平大局为重。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一个随感栏目。这些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同学们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

其一: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专注事业(学业),坚守热情]

其二:拖拉机——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嘲讽自吹自擂的人]

我的创作:        ——                                  [               ]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杭州的建筑工地每年有1000多个,如果把这些工地的围墙适当“美容”一下,他将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为进一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今后,杭州新开工的建筑工地的围墙都要进行美化。

现在不少城市的墙绘主要是广告,而杭州的墙绘则比较有江南特色,有些还融入了地域文化。有关部门要求杭州建筑工地的墙绘今后消除盈利性广告,逐步走向公益化,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杭州的文化特质。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默写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一点飞鸿影下。

千嶂里,                  

塞下秋来风景异,                  

《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晴空一鹤排云上,                  

                   ,岁岁重阳。

胜似春光,                  

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地球上还剩一个鸡蛋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

从一百年前起,鸡家族的有识之士就试图摆脱鸡家族的困境。但每次行动都以鸡的失败告终。人类大获全胜,还不断完善着吃鸡的艺术:现代化养鸡场、填鸡、肯德鸡、扒鸡、烧鸡等等,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还不算,鸡被人类吃得最多,可人类却发明出“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成语嫁祸于黄鼠狼,鸡们确实咽不下这口气。

鸡王决定在本世纪末之前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他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让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位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一些的幕僚说,他曾经发明过鸡瘟,但被人类用药物治住了。

“有道理。”鸡王点头,示意这位幕僚继续往下说。

“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准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幕僚建议。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这可是断子绝孙的举动呀。

“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新的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幕僚说。

鸡王点点头。

五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将吃一只少一只,最终灭绝。人们将不再有鸡肉吃,不再有鸡蛋吃。

科学家们想尽一切办法动员母鸡们恢复下蛋,什么音乐刺激法,红外线紫外线这线那线照射啦,遗憾的是母鸡们不为所动,不管科学家们想出什么绝活儿,她们就是不下蛋。

人类专门为此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贵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进珍贵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时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科学家们研制的延长鸡的寿命的药物刚一问世就被抢购一空。有几个国家的国旗上出现了鸡的图案,经营炸鸡的快餐店统统倒闭,老板不是跳楼就是离婚,这一切都因为母鸡不下蛋了。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个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的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的鸡蛋的母亲。

她因此身价百倍,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把最好的食物给她吃,为她建造了超豪华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上电影。

鸡王的臣民们不再被人类杀戮,不再供人类食用,人类视他们为珍宝。鸡王满意了。

那个惟一的鸡蛋的母亲的显赫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成员的注意,他们羡慕她嫉妒她。

同样是鸡,为什么她住的房子比同类的好?为什么她的食谱比同类的高级?为什么她能上电视还享有鸡皇后的称号?就因为她生了地球上最后一个鸡蛋!

没人甘心比同类活得差。

于是,在一个上午,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她公然下了一个蛋。。

这只母鸡立刻成为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立即超过了那只“鸡皇后”。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第三个鸡蛋__          了。

第四个鸡蛋__          了。

第五个鸡蛋__         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他连降圣旨制止母鸡们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

所有的母鸡都想当鸡皇后,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活得好,她们玩命地下蛋。

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

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

没人牵着鸡逛公园了。

鸡王想再发一道不下蛋的圣旨,幕僚进谏劝住了他。幕僚告诉鸡王,人类已经有了对付鸡不下蛋的办法:他们留出了一个鸡蛋,只要鸡们再不下蛋,他们就拼命抬举这个鸡蛋和它的妈妈。

鸡家族算是没有出头之日了。鸡王哀叹。

1.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在文中出现的成语。

(1)(                  ):明白事理的人。

(2)(                  ):学问、技术等达到纯熟完美地步。

(3)(                  ):形容地位、声誉等下降很厉害。

(4)(                  ):形容物品极其贵重。

2.“这一切都因为母鸡不下蛋了”中的“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3.文中有三条横线,请在它们上面分别填上三个同义词。

备选词语:        问世   降临  出生

4.文章写到倒数第 3自然段,情节已经很完整了。如果把倒数第 2自然段删除,可不可以?为什么?

5.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题目: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 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

(1)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5.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狼》阅读

(1)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2)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  屠夫jiǒng_______,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míng________,意xiá_________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mèi________,盖以诱敌。

1.在文中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出汉字。

2.解释每组中加横线的字:

A.两狼之驱如故。  B.恐前后受其    C.其一坐于前      D.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其一犬坐于前。

4.翻译句子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5.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和一句是

6.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贪婪特点。(找原文回答)

7.选文是《狼》这篇课文的记叙部分,请将课文中议论部分的原文写在下面。并说一说其作用。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等。

请以”我渴望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4.字数不少于5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