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南京溧水孔镇中学等五校初二10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用诗文原句填空。(11分)

(1)常恐秋节至,                   

(2)树树皆秋色,                   

(3)相顾无相识,                   

(4)                      ,芳草萋萋鹦鹉洲。

(5)                      ,遥隔楚云端。   

(6)                 ,波撼岳阳城。   

(7)日暮乡关何处是,                     

(8)迷津欲有问,          

(9)坐观垂钓者,          

(10)《长歌行》中富含人生哲理的两句是:“                      。”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绕不绝          ⑵锐不可       ⑶zhèn      ⑷张huáng     失措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印象大红袍》的成功演出,有力地推动了闽北茶文化产业。

B.西南连年的旱灾警示我们: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期间透露,异地高考方案的制定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D.温总理一进入招待会的现场,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复活》等。

B.《蜡烛》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C.《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笔下的老头子是一名自信、自尊的抗日斗士。

D.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可名状  独一无二   丰功伟绩  惊骇 

B.名副其实  响彻云宵  泄气     荒戮

C.月明风青  转弯抹角   覆灭      瓦砾    

D.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提防      佛晓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福州地铁修建已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大事。(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B.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双赢:双方都获益。)

C.北京奥运会上,“冷面杀手”张怡宁蝉联乒乓球女单冠军。(指神色冷峻,不苟言笑)

D.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给力:形容精彩、酷、棒。)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多趣味     (2) 林寒涧     (3)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后面问你题。(14分)

(甲)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乙)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阿长只是一个愚昧、迷信的下层劳动妇女。

B.“元旦辟头的磨难”让“我”很不耐烦。

C.阿长买的《山海经》刻印十分粗拙,但“我”仍然视为珍宝。

D.阿长给“我”买回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2.节选的文字表明“我”对阿长的情感经历了由      的变化。(2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你认为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标题好不好?请说明理由。(3分)

5.选文中的阿长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分析》(3分)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4分)

                         故乡·母亲

①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在我之前,母亲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背着我,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②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13岁之后,我回故乡的时间仅仅是寒暑假。我再也吃不到清明节的花糯饭,看不到秋天收稻谷的景象,城市的身影渐渐覆盖乡村。故乡在缩小,母亲在放大。为了找钱供我读书,母亲常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这一去,她的衣服总是要湿到脖子根。家里养的鸡、猪一只也舍不得杀,都成了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粟、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③直到我领了工资,故乡和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涸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她说村里缺水,旱情严重。刚工作的我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就跟县里反映情况,县里拔款修了一个方圆几十里最大的水窖。她说公路不通,山货背不动了。我又找有关部门,让他们把公路直挖到村口。她说某某家困难,你能不能送点钱给他们买油盐。我立即掏出几张钞票递过去。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母亲的话就是上级文件,她指到哪里我就奔到哪里,是她维系着我与故乡的关系。

④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作物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里,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晚上看电视,明明是《三国演义》的画面,她却说是谷里荒芜的田园。屏幕里那些开会的人物,竟然被她看成是穿补巴衣服的大姐!村里老人过生日她记着,谁家要办喜酒她也没忘记,经常闹着回去补人情。为了免去她在路上的颠簸,我不得不做一把梭子,在城市与故乡之间织布。她在我快要擦掉的乡村地图上添墨加彩,重新绘制,甚至要我去看看那丛曾经贡献过学费的楠竹。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⑤有一天,母亲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忽然病倒。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三年疾病的折磨远远超过她一生的苦痛。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多少次,她央求我把她送回谷里,说故乡的草药可以治愈她的恶疾。她试图从床上爬起,要走回去,可是她已经没有力气。她有时痛得全身发抖,连席子都抠烂了,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谷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间,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⑥母亲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1.文章围绕“我”“故乡”“母亲”主要写了哪些事?请根据提示概括。(4分)

①上学时,                                             

②刚工作,我在母亲的敦促下为乡亲排忧解难;

③父亲去世后,                 

④母亲去世后,我将母亲送回故乡安葬。

2.文章开头“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一句有什么作用?(3分)

3.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精彩之处。(4分)

(1)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涸的池塘。

(2)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

4.关于本文中的一些语句,下列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中,作者说“故乡在缩小,母亲在放大”,将故乡和母亲比较,意在强调母亲在我的心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而故乡已完全被淡忘。

B.第③段中,“直到我领了工资,故乡和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④段中,“每一个土坎、每一株作物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里,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句,作者借用电脑名词来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故乡的执着思念。

D.第⑤段中,作者因为医疗条件又“只能硬起心肠”无法完成母亲生前回到故乡的愿望,既说明此举的无奈,也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的影响下

从小到大,你在生活中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可谓多矣。其中,一定有一些人、事、物对你的影响挺大、印象较深吧。请你将上面的文题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如选填雷锋、妈妈、老师、同学、书、电脑……,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