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笑靥(yàn) 褴褛(lǚ) 栖息(xī) 生机盎然(àng) B.倾倒(qīng) 藤蔓(wàn)) 粗糙(cāo) 叱咤风云(zhà) C.撷取(xié) 纤细(qiān) 楹联(yíng) 明眸善睐(mó) D.徘徊(huái) 酝酿(niàng) 翩跹(qiān) 潜移默化(qiǎn)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最使我吃惊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B.曼德拉用坚持与爱对世界和平与自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没有对手的宽容就不会有今天的曼德拉。 C.由于日本首相安倍不顾爱好和平的世界正义人士的反对,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舆论的一片声讨。 D.扬州近日连续雾霾天气的原因是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和大气低气压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 A.冬日的“七河八岛”生态旅游区蒹葭苍苍,湖水茫茫,常常使来此游玩的游客走投无路。 B.元旦前夜,来大明寺撞钟祈福喜迎新年的市民络绎不绝,大明寺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C.习近平书记对大学生们语重心长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D.据专家预测,2014年扬州地区的雾霾天气仍然十分严重,对此,市民们心有余悸。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一个贪婪、吝啬、冷酷的高利贷者形象,但他作为一个犹太人被视为“异教徒”,也是值得同情的。 B.英国作家培根在《论美》一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C.《左转》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列子》为道家著作,“杞人忧天”便出之该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 D.《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收于其小说集《呐喊》中;《多收了三五斗》是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反映的是旧中国“谷贱伤农”的悲剧。
|
|
| 5.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随着熙熙rǎng rǎng( )的人群,我们来到了钓鱼台。钓鱼台chù( )立在湖中央,站在钓鱼台中,我们可以看到坐落于湖面上的五亭桥,五亭桥如五朵莲花冉冉开放在湖面上。而在钓鱼台tuǒ( )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远远看去白塔亭亭玉立,如妩mèi( )动人的少女站里在那里。白塔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左看右看都似一幅精美的画卷。
|
|
| 6. 难度:简单 | |
|
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⑶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⑷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⑸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⑹ ,在河之洲。 (《诗经》) ⑺ ,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⑻得道者多助, 。 (《孟子》) ⑨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
|
| 7. 难度:困难 | |
|
阅读下面有关扬州双博馆的介绍,完成题目。(11分) 扬州双博馆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馆内藏品丰富、门类齐全、地方特色鲜明,尤以两汉、明清文物著称。现馆藏文物3万余件。有汉代漆器、玉器、铜器、陶器、中晚唐的瓷器以及以扬州八怪为主的清代书画等,其中霁蓝釉白龙梅瓶是元代文物,价值连城。每到周末,双博馆内游人如织。 1.星期天,你想和同学去双博馆参观,妈妈要你在家复习功课,你怎么和妈妈说?(3分 2.如果以“双博馆内游人如织”做下联,请你用扬州某景点名称开头对一个上联。(3分) 上联: 下联:双博馆内游人如织 3.一个好的博物馆就是一部好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16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在其小说《格列佛游记》中就曾数次提到中国,你知道小说提到了中国的哪些方面吗?请至少写两点。(2分) 4.上面划线句子使用了那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
|
| 8. 难度:困难 | |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 【甲】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 秋风引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①,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形如蚱蜢的小船 1.这两首诗都抒写了诗人的愁,他们的愁绪有相同之处,都写了 之愁。(2分 2.两首诗在写“愁”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联系诗句分别作分析。(4分)
|
|
| 9. 难度:困难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②善药。有自山泽来③,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④,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⑤。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⑥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搜集出卖。③指从大山深泽来的采药人带来药材。④雠:出售、成交。⑤直:价值,价钱。⑥蚩:傻,无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咸誊清 ( ) (2)冀速已 ( ) (3)度不能报( ) (4)逐利以活妻子( ) 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逐利以活妻子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B.或不识遥与券 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 C.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涉世家》) D.市人以其异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2分)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2分)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宋清具有哪些性格。(3分)
|
|
| 10. 难度:困难 | |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③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④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轻松地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阅读经典当作最好的消遣的,他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中,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很遥远。 ⑤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应该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却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选自《周国平文集》)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2.作者在第④中说“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请联系上文具体说说怎样才能走进经典。(3分) 3.文章第③节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第④中又说阅读经典 “当做最好的消遣”,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4分) 4.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请从下列备选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要说说你阅读这个故事后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5分)(60字左右) 【备选故事】①绳上舞蹈 (《格列佛游记》) ②三借芭蕉扇 (《西游记》)
|
|
| 11. 难度:困难 | |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7分) 龙眼与伞 迟之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②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③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④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⑤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了的最辛酸的一笔。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⑧《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大学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和爱人因为工作忙,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选自《读者》2014年第2期) 1.文章为什么以“龙眼与伞”为题?(4分) 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 ”→“ ”→后悔→“ ”的变化过程。(3分) 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1)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3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⑥小节加点的“最辛酸的一笔”具体指什么。(2分) 4.文章结尾说“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在你心目中,母爱是什么?请仿照文中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不超过80字)(5分) 仿句: 理由:
|
|
| 12. 难度:困难 | |
|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关爱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良师,帮助我们的挚友,启迪我们的故事,震撼我们的风景……有他(它,她)或他们一路相随。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结合自身经历或感受,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④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
|
